《雍正皇帝(下冊恨水東逝)》第一百三十九回 封宜妃引娣倍受寵 見銀簪雍正驚回首


喬引娣邊看著信還邊聽著,她好奇地問:“一枝花?真好聽的名字,是個女賊嗎?”
“怎么不是呢?聽說她是河南人,卻不知在那裡修成的道行。說是能騰雲駕霧,撒豆成兵哪!寶親王也聽見了,說他不信,還說,要親自去看看她是個什麼妖精……”
引娣邊聽邊笑,手裡卻已展開了那幅畫像。她看得十分仔細,還從頭到腳地撫摸著,時而點頭,時而又搖頭。高無庸在一邊湊趣說:“奴才看著,她眉眼間倒像娘娘,就是顴骨稍稍高了一點兒……”
引娣注目凝視著那張像,自言自語地說:“嗯,娘的下巴頦上有一個小小的紅痣,不仔細看是見不到的。對了,娘整天給人家洗衣縫衣,把手都累出毛病來了,她的手指伸不直。快看,這女的手指也是彎著的……”
她打開了那裝著“信物”的小包,就馬上愣在那裡了。這時,恰巧雍正大步走了進來,高無庸連忙叩下頭去。引娣一見到皇上,立刻就高興得兒乎要跳起來了:“皇上,皇上,我找到我娘了!您快來看哪,這就是娘親手交給我的信物。”
雍正也高興地接過那小布包來瞧著。引娣激動地說:“萬歲您看,這是半支銀簪子。我離開家時,家裡窮得一文錢也沒有,娘就把它交給了我……”說到這裡,她已是滿臉淚痕了,“我對娘說,我是跟人學手藝去的,化不著錢。於是就把這簪子一掰兩半兒,那一半還給娘收著……我說,方一我在外頭得病死了……也算不枉我跟了娘一場,身邊還有這個念物……”說到此處,她早已是泣不成聲了。
雍正看著那畫像和信物,心裡早已明白了七八分,他也很替引娣高興:“別哭,別哭,這是個讓人高興的事嘛!既然你已經認準了,朕就讓山西巡撫把她妥送進京。來回也不過十天半月的,你不是就能見到她了嗎?”他一閃眼又看到了那個半截銀簪子,就問:“這又是個什麼物件?”
“這就是娘給我的信物呀!皇上您看,這簪子頭上是個攢花的如意……是,是我爹給了我娘的……”
雍正拿起了那半支銀簪,見那簪尾約有三寸長短,簪尖上打平磨光了,恰像支挖耳勺子。因年深月久,簪身上的寶色已經褪去,黑油油地發著亮光。他用手指摩挲了一會兒,那上邊的龍形花紋顯現了出來!雍正突然像遭了雷擊似的,手一顫,簪子“叮”地一聲就落在了地上!他又急忙撿起來,翻來復去地仔細審看,臉上早已沒有了笑容,只是在詫異中還帶者莫名其妙的恐懼。一回頭,又見引娣正目不轉睛地注視著自己,便強作笑臉地問:“這簪子不像民間之物呀,它好像是大內造出來的。這是你們家祖傳的嗎?”
“我不知道,是爹娘給了我的。”
“喔……你的母親娘家姓什麼?”
“姓黑。”
雍正身子一軟,幾乎就要跌倒了。他又問:“她祖籍就是山西人嗎?”
引娣搖搖頭:“不,我小時候聽說,是從外地逃荒過來的。”
“哪裡來的?”
“我不知道。”
“她會唱歌彈琴嗎?”
“不,也許我從沒有聽到過。”喬引娣驚詫地看著皇上問:“皇上,您為什麼要問這些呢?”
雍正輕輕地舒了一口氣:“喔,沒什麼。朕只是見你能彈琴,會唱歌,以為是你母親的家傳呢。”
引娣端過一碗銀耳湯來捧給雍正說:“我在江南時曾學過幾天,後來……”她突然打住了,因為,後來全是允禵在馬陵峪時手把著手教給她的呀!她急忙改口說,“後來自己沒事時常常摸索著練練。這些年嗓子不好,就丟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