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二十七



六年,拜御史大夫。故事,台端非國姓不以授,太平因辭,詔特賜姓而改其名。七年,遷中書平章政事,班同列上。國王朵而只為左丞相,請於帝曰:“臣藉先臣之蔭,蚤襲位國王,昧於國家之理,今備位宰相,非得太平不足與共事。”十一月,拜太平左丞相,朵而只為右丞相。太平辭,帝不允,仍詔示天下。明年正月,詔修后妃、功臣傳,特命太平同監修國史,蓋異數也。太平請僧道有妻子者勒為民以減蠹耗,給校官俸以防虛冒,請賜經筵講官坐以崇聖學,立行都水監以治黃河。舉隱士完者篤、執禮哈郎、董立、張樞、李孝光。是時,天下無事,朝廷稽古禮文之典,有墜必舉。平生好訪問人才,不問南北,必記錄於冊,至是多進用之。

初,脫脫既罷相,出居西土。會其父馬札兒台卒,太平力請令脫脫歸葬,以全孝道。左右以為難,太平曰:“脫脫乃心王室,大義滅親,今父歿而不克奔訃,為善者不幾於怠乎!”為之固請,以故脫脫得還。脫脫既得還朝,即拜為太傅,然不知太平之有德於己也,因汝中柏讒間成隙,遽欲中傷之。是時,中書參政孔思立等皆一時名人,太平所拔用者,悉誣以罪黜去。九年七月,罷為翰林學士承旨,既又誣劾其過失,而並論其子也先忽都不宜僣娶宗室女。脫脫之母聞之,謂脫脫兄弟曰:“太平好人也,何害於汝而欲去之。汝兄弟若違吾言,非吾子也。”侍御史撒馬篤揚言於朝曰:“御史欲害正人,壞台綱,如天下後世何?”即臥病不起。故吏田復勸太平自裁,太平曰:“吾無罪,當聽於天,若自殺,則誠有慊矣。”遂還奉元,杜門謝客,以書史自適。

河南盜起,十五年,詔命太平為江浙行省左丞相。未行,改為淮南行省左丞相,兼知行樞密院事,總制諸軍,駐於濟寧。時諸軍久出,糧餉苦不繼。太平命有司給牛具以種麥,自濟寧達于海州,民不擾而兵賴以濟。議立土兵元帥府,輪番耕戰。十六年,移鎮益都。未幾,除遼陽行省左丞相。糴粟以給京師,處置有法,所致甚多而民不擾。十七年五月,召為中書左丞相。時毛貴據山東,明年,由河間入寇,官軍屢敗,漸逼京都,中外大駭,廷議遷都以避之,和者如出一口。太平力爭以為不可,起同知樞密院事劉哈剌不花於彰德,引兵擊之,大敗賊眾,京城遂安。會張士誠以浙西降,而晉、冀、關陝之間,察罕鐵木兒屢以捷奏聞。於是中外人心翕然,有中興之望矣。

太平又考求,凡死節之臣,雖布衣亦加贈謚,有官者就官其子孫,人尤感動。當時右丞相搠思監家人以造偽鈔事覺,刑部欲連逮搠思監。太平力為解之,曰:“堂堂宰相烏得有此事,四海聞之,若國體何!”搠思監既劾罷,太平所得俸祿多分饋之。

二皇后奇氏與皇太子謀,欲內禪,遣宦者資正院使朴不花諭意於太平,太平不答。皇后又召太平至宮中,舉酒申前意,太平依違而已。是時,皇太子欲盡逐帝近臣,又令監察御史劾帝親昵臣御史中丞禿魯鐵木兒,未及奏而所劾御史被遷為他官,皇太子疑也先忽都泄其事,益決意去太平政柄。知樞密院事紐的該聞而嘆曰:“善人國之紀也,苟去之,國將何賴乎!”數於帝前左右之,以故皇太子之志未及逞。會紐的該死,皇太子遂令監察御史買住、桑哥失理劾左丞成遵、參政趙中等下獄死,以二人為太平黨也。太平知勢有不可留,數以疾辭位。二十年二月,拜太保,俾養疾於家。台臣奏言以謂當時事之艱危,政賴賢材之宏濟,太平以師保兼相職為宜。帝不能從。會陽翟王阿魯輝鐵木兒倡亂,騷動北邊,勢逼上都,皇太子乃言於帝,命太平留守上都,實欲置之死地。太平遂往。有同知太常院事脫歡者,也先忽都故將也,聞陽翟王將至,乃引兵縛王至軍前,太平不受,令生致闕下,北邊以寧。太平終不以為己功。未幾,詔拜太傅,賜田若干頃,俾歸奉元。帝欲以伯撒里為丞相,伯撒里辭曰:“臣老不足以任宰相,陛下必以命臣,非得太平同事不可。”於是密旨令伯撒里留太平毋行。太平至沙井,聞命而止,宿留久之。皇太子惡其既去而復留也,二十三年,令御史大夫普化劾太平故違上命,當正其罪。詔乃悉拘所授宣命及所賜物,俾往陝西之西居焉。搠思監因誣奏之,安置土蕃,尋遣使者逼令自裁。太平至東勝,賦詩一篇,乃自殺。年六十三。二十七年,監察御史辯其非辜,請加褒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