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十三



希憲疾久不愈,十四年春,近臣董文忠言:“江陵濕熱,如希憲病何?”即召希憲還,江陵民號泣遮道留之不得,相與畫像建祠。希憲還,囊橐蕭然,琴書自隨而已。帝知其貧,特賜白金五千兩、鈔萬貫。五月,至上都,太常卿田忠良來問疾,希憲謂曰:“上都聖上龍飛之地,天下視為根本。近聞龍岡遺火,延燒民居,此常事耳,慎勿令妄談地理者惑動上意。”未幾,果有數輩以徙置都邑事奏,樞密副使張易、中書左丞張文謙與廷辨,力言不可,帝不悅。明日,召忠良質其事,忠良以希憲語對,帝曰:“希憲病甚,猶慮及此耶?”其議遂止。詔征揚州名醫王仲明視希憲疾,既至,希憲服其藥,能杖而起,帝喜謂希憲曰:“卿得良醫,疾向愈矣。”對曰:“醫持善藥以療臣疾,苟能戒慎,則誠如聖諭;設或肆惰,良醫何益。”蓋以醫諷諫也。

會議立門下省,帝曰:“侍中非希憲不可。”遣中使諭旨曰:“鞍馬之任,不以勞卿,坐而論道,時至省中,事有必須執奏,肩輿以入可也。”希憲附奏曰:“臣疾何足恤。輸忠效力,生平所願。”皇太子亦遣人諭旨曰:“上命卿領門下省,無憚群小,吾為卿除之。”竟為阿合馬所沮。

十六年春,賜鈔萬貫,詔復入中書,希憲稱疾篤。皇太子遣侍臣問疾,因問治道,希憲曰:“君天下在用人,用君子則治,用小人則亂。臣病雖劇,委之於天。所甚憂者,大奸專政,群小阿附,誤國害民,病之大者。殿下宜開聖意,急為屏除,不然,日就沉瑑,不可藥矣。”戒其子曰:“丈夫見義勇為,禍福無預於己,謂皋、夔、稷、契、伊、傅、周、召為不可及,是自棄也。天下事苟無牽制,三代可復也。”又曰:“汝讀《狄梁公傳》乎?梁公有大節,為不肖子所墜,汝輩宜慎之!”

十七年十一月十九夜,有大星隕於正寢之旁,流光照地,久之方滅。是夕,希憲卒,年五十。大德八年,贈忠清粹德功臣、太傅、開府儀同三司,追封魏國公,諡文正。加贈推忠佐理翊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恆陽王,謚如故。

子六人:孚,僉遼陽等處行中書事;恪,台州路總管;恂,中書平章政事;忱,邵武路總管;恆,御史中丞;惇,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從弟希賢。

希賢字達甫,一名中都海牙。伯父布魯海牙嘗曰:“是兒剛果,當大吾家。”年二十餘,與從兄希憲同侍世祖,出入禁中,小心慎密。至元初,北部王拘殺使者,世祖選使往諭之,廷臣推希賢。至則布上意,辭旨條暢,王悔謝,為設宴,贈貂裘一襲、白金一笏。還奏,帝喜,賜以御膳。尋進中議大夫、兵部尚書。左丞相伯顏伐宋,既渡江,至元十二年春,授希賢禮部尚書,佩金虎符,與工部侍郎嚴中范、秘書丞柴紫芝持國書使宋。三月丙戌,至廣德軍獨松關,守關者不知為使,襲而殺之。張濡以為己功,受賞,知廣德軍。明年宋亡,獲張濡殺之,詔遣使護希賢喪歸,後復籍濡家貲付其家。希賢死時,年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