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六



同郡危復之,字見心。宋末為太學生,師事湯漢,博覽群書,好讀《易》,尤工於詩。至元初,元帥郭昂屢薦為儒學官,不就。至元中,朝廷累遣奉御察罕及翰林應奉詹玉以幣征之,皆弗起。隱於紫霞山中,士友私謚曰貞白先生。

武恪,字伯威,宣德府人。初以神童遊學江南,吳澄為江西儒學副提舉,薦入國學肄業。明宗在潛邸,選恪為說書秀才,及出鎮雲南,恪在行。明宗欲起兵陝西,恪諫曰:“太子北行,於國有君命,於家有叔父之命,今若向京師發一箭,史官必書太子反。”左右惡恪言,乃曰:“武秀才有母在京,合遣其回。”恪遂還京師,居陋巷,教訓子弟。文宗知其名,除秘書監典簿。秩滿,丁內艱,再除中瑞司典簿,改汾西縣尹,皆不起。人或勸之仕,恪曰:“向為親屈,今親已死,不復仕矣。”居數歲,會朝廷選守令,泰不華舉恪為平陽沁水縣尹,亦不赴。近臣又薦為授經郎,恪遂陽為喑啞,不就。

恪好讀《周易》,每日堅坐。或問之曰:“先生之學,以何為本?”恪曰:“以敬為本。”所著有《水雲集》若干卷。其從之學者多有所成,佛家奴為太尉,完者不花僉樞密院事,皆有賢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