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卷一百一 志第四十九



三十一年六月,給福建運司鋪馬聖旨起馬五匹。

成宗大德八年正月,御史台臣言:“各處站赤合用祗應官錢,多不依時撥降,又或數少不給,遂令站戶輸當庫子,陪備應辦。莫若驗使臣起數,實支官錢,所在官司,依時撥降,令各站提領收掌祗待,毋得科配小民,似為便益。”詔都省定議行之。

十年,從江浙省言,命站官仍領祗待,選站戶之有餘糧者,以充庫子,止設一名,上下半年更代,就準本戶里正、主首身役。

武宗至大三年五月,給嘉興、松江、瑞州三路及汴梁等處管民總管府鋪馬聖旨各三道。

四年三月,詔拘收各衙門鋪馬聖旨,命中書省定議以聞。省臣言:“始者站赤隸兵站,後屬通政院,今通政院怠於整治,站赤消乏,合依舊命兵部領之。”制可。四月,中書省臣又言:“昨奉旨以站赤屬兵部,今右丞相鐵木迭兒等議,漢地之驛,命兵部領之,其鐵烈乾、納鄰、末鄰等處蒙古站赤,仍付通政院。”帝曰:“何必如此,但令罷通政院,悉隸兵部可也。”閏七月,復立通政院,領蒙古站赤。八月,詔:“大都至上都,每站除設驛令、丞外,設提領三員、司吏三名。腹里路分,衝要水陸站赤,設提領二員、司吏二名。其餘閒慢驛分,止設提領一員、司吏一名。如無驛令,量擬提領二員。每一百戶,設百戶一名,從拘該路府州縣提調正官,於站戶內選用,三歲為滿。凡濫設官吏頭目人等,盡罷之。”十一月,給中政院鋪馬聖旨二十道。

仁宗皇慶二年四月,增給陝西行台鋪馬聖旨八道。

延祐元年六月,中書省臣言:“典瑞監掌金字圓牌及鋪馬聖旨三百餘道。至大四年,凡聖旨皆納之於翰林院,以金字圓牌不敷,增置五十面。蓋圓牌遣使,初為軍情大事而設,不宜濫給,自今求給牌面,不經中書省、樞密院者,宜勿與。”從之。十月,沙、瓜州立屯儲總管萬戶府,給鋪馬聖旨六道。

五年十月,中書兵部言:“各站設定提領,止受部劄,行九品印,職專車馬之役,所領站赤多者三二千,少者五七百戶,比之軍民,體非輕細。奈何俸祿不給,三年一更,貪邪得以自縱。今擬各處館驛,除令、丞外,見役提領不許交換。”從之。

七年四月,詔蒙古、漢人站,依世祖舊制,悉歸之通政院。十一月,從通政院官請,詔腹里、江南漢地站赤,依舊制,命各路達魯花赤、總管提調,州縣官勿得預。

泰定元年三月,遣官賑給帖里乾、木憐、納憐等一百一十九站鈔二十一萬三千三百錠,糧七萬六千二百四十四石八斗。北方站赤,每加津濟,至此為最盛。

中書省所轄腹里各路站赤,總計一百九十八處:

陸站一百七十五處,馬一萬二千二百九十八匹,車一千六十九輛,牛一千九百八十二隻,驢四千九百八頭。水站二十一處,船九百五十隻,馬二百六十六匹,牛二百隻,驢三百九十四頭,羊五百口。牛站二處,牛三百六隻,車六十輛。

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所轄,總計一百七十九處,該一百九十六站:

陸站一百六處,馬三千九百二十八匹,車二百一十七輛,牛一百九十二隻,驢五百三十四頭。水站九十處,船一千五百一十二隻。

遼陽等處行中書省所轄,總計一百二十處:

陸站一百五處,馬六千五百一十五匹,車二千六百二十一輛,牛五千二百五十九隻。狗站一十五處,元設站戶三百,狗三千隻,後除絕亡倒死外,實在站戶二百八十九,狗二百一十八隻。

江浙等處行中書省所轄,總計二百六十二處:

馬站一百三十四處,馬五千一百二十三匹。轎站三十五處,轎一百四十八乘。步站一十一處,遞運夫三千三十二戶。水站八十二處,船一千六百二十七隻。

江西等處行中書省所轄,總計一百五十四處:

馬站八十五處,馬二千一百六十五匹,轎二十五乘。水站六十九處,船五百六十八隻。

湖廣等處行中書省所轄,總計一百七十三處:

陸站一百處,馬二千五百五十五匹,車七十輛,牛五百四十五隻,坐轎一百七十五乘,臥轎三十乘。水站七十三處,船五百八十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