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卷三十三·中山策

中山:春秋時鮮虞國,為白狄之別種,戰國時稱中山。其疆域有今河北省西部高邑、寧晉、元氏、趙縣、石家莊、靈壽、平山、行唐、曲陽、唐縣、定縣一帶(據楊寬《戰國史》)。初都顧(今河北省定縣),後都靈壽(今河北省靈壽縣)。周威烈王二十年(魏文侯十九年,前406年)魏文侯滅中山武公(按:《史記·六國年表》:“魏文侯二十年卜相”,據《魏世家》卜相之時,“中山已拔”。)《趙世家》“惠文王三年(周赧王十九年、前296年,《六國年表》在下一年)滅中山桓公。”劉來成、李曉東《試談戰國時期中山國歷史的幾個問題》說:“中山國有文公、武公、桓公、成公。”(1979年《文物》第一期)

一 魏文侯欲殘中山章

魏文侯欲殘中山。常莊談謂趙襄子曰:“魏並中山,必無趙矣。公何不請公子傾以為正妻,因封之中山,是中山復立也。”

二 犀首立五王章

犀首立五王,而中山後持。齊謂趙、魏曰:“寡人羞與中山並為王,願與大國伐之,以廢其王。”

中山聞之,大恐。召張登而告之曰:“寡人且王,齊謂趙、魏曰,羞與寡人並為王,而欲伐寡人。恐亡其國,不在索王。非子莫能吾救。”登對曰:“君為臣多車重幣,臣請見田嬰。”中山之君遣之齊。

見嬰子曰:“臣聞君欲廢中山之王,將與趙、魏伐之,過矣。以中山之小,而三國伐之,中山雖益廢王,猶且聽也。且中山恐,必為趙、魏廢其王而務附焉。是君為趙、魏驅羊也,非齊之利也。豈若中山廢其王而事齊哉?”田嬰曰:“奈何?”張登曰:“今君召中山,與之遇而許之王,中山必喜而絕趙、魏。趙、魏怒而攻中山,中山急而為君難其王,則中山必恐,為君廢王事齊。彼患亡其國,是君廢其王而亡其國,賢於為趙、魏驅羊也。”田嬰曰:“諾。”

張醜曰:“不可。臣聞之,‘同欲者相憎,同憂者相親。’今五國相與王也,負海不與焉。此是欲皆在為王,而憂在負海。今召中山,與之遇而許之王,是奪五國而益負海也。致中山而塞四國,四國寒心;必先與之王而故親之,是君臨中山而失四國也。且張登之為人也,善以微計薦中山之君久矣,難信以為利。”

田嬰不聽。果召中山君而許之王。張登因謂趙、魏曰:“齊欲伐河東。何以知之?齊羞與中山之為王甚矣,今召中山,與之遇而許之王,是欲用其兵也。豈若令大國先與之王,以止其遇哉?”趙、魏許諾,果與中山王而親之。中山果絕齊而從趙、魏。

三 中山與燕趙為王章

中山與燕、趙為王,齊閉關不通中山之使,其言曰:“我萬乘之國也,中山千乘之國也,何侔名於我?”欲割平邑以賂燕、趙,出兵以攻中山。

藍諸君患之。張登謂藍諸君曰:“公何患於齊?”藍諸君曰:“齊強,萬乘之國,恥其中山侔名,不憚割地以賂燕、趙,出兵以攻中山。燕、趙好位而貪地,吾恐其不吾據也。大者危國,次者廢王,奈何吾弗患也?”張登曰:“請令燕、趙固輔中山而成其王,事遂定。公欲之乎?”藍諸君曰:“此所欲也。”曰:“請以公為齊王,而登試說公,可,乃行之。”藍諸君曰:“願聞其說。”

登曰:“王之所以不憚割地以賂燕、趙,出兵以攻中山者,其實欲廢中山之王也。王曰:‘然。’然則王之為費且危。夫割地以賂燕、趙,是強敵也;出兵以攻中山者,首難也。王行二者,所求中山未必得。王如用臣之道,地不虧而兵不用,中山可廢也。王必曰:‘子之道奈何?’”藍諸君曰:“然則子之道奈何?”張登曰:“王發重使,使告中山君曰:‘寡人所以閉關不通使者,為中山之獨與燕、趙為王,而寡人不與聞焉,是以隘之。王苟舉趾以見寡人,請亦佐君。’中山恐燕、趙之不己據也,今齊之辭雲‘即佐王’,中山必遁燕、趙,與王相見。燕、趙聞之,怒絕之,王亦絕之,是中山孤,孤何得無廢。以此說齊王,齊王聽乎?”藍諸君曰:“是則必聽矣,此所以廢之,何在其所存之矣?”張登曰:“此王所以存者也。齊以是辭來,因言告燕、趙而無往,以積厚於燕、趙。燕、趙必曰:‘齊之欲割平邑以賂我者,非欲廢中山之王也;徒欲以離我於中山,而己親之也。’雖百平邑,燕、趙必不受也。”藍諸君曰:“善。”

遣張登往,果以是辭來。中山因告燕、趙而不往,燕、趙果俱輔中山而使其王。事遂定。

四 司馬憙使趙章

司馬憙使趙,為己求相中山。公孫弘陰知之。中山君出,司馬憙御,公孫弘參乘。弘曰:“為人臣,招大國之威,以為己求相,於君何如?”君曰:“吾食其肉,不以分人。”司馬憙頓首於軾曰:“臣自知死至矣。”君曰:“何也?”“臣抵罪。”君曰:“行,吾知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