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四



保定四年,晉公護東伐,大將軍權景宣略地河南。世怡聞豫州刺史王士良已降,遂來歸款。五年,拜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義興郡公,邑一千三百戶。天和二年,授蔡州刺史。政存簡惠,不尚苛察,深為吏民所安。三年,卒於州。贈本官、加並洛永三州刺史。子子寶嗣。

子寶美風儀,善談笑,年未弱冠,名重一時。隋文帝輔政,引為丞相府典簽,深被識遇。開皇中,官至吏部侍郎。後坐事被誅。

蕭圓肅,字明恭,梁武帝之孫,武陵王紀之子也。風度淹雅,敏而好學。紀稱尊號,封宜都郡王,邑三千戶,除侍中、寧遠將軍。紀率兵下峽,令蕭捴守成都,以圓肅為之副。及尉遲迥至,圓肅與捴俱降。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封安化縣公,邑一千戶。

世宗初,進封棘城郡公,增邑一千戶。以圓肅有歸款之勛,別賜食思君縣五百戶,收其租賦。保定三年,除畿伯中大夫。五年,拜鹹陽郡守。圓肅寬猛相濟,甚有政績。天和四年,遷陵州刺史,尋詔令隨衛國公直鎮襄陽,遂不之部。建德三年,授太子少傅,增邑九百戶。圓肅以任當師傅,調護是職。乃作《少傅箴》曰:

惟王建國,辨方正位。左史記言,右史記事。莫不援立太子,為皇之貳。是以《易》稱明兩,《禮》雲上嗣。東序養德,震方主器。束髮就學,《宵雅》更肄。朝讀百篇,乙夜乃寐。愛日惜力,寸陰無棄。視膳再飯,寢門三至。小心翼翼,大孝蒸蒸。謀謨計慮,問對疑丞。安樂必敬,無忘戰兢。夫天道益謙,人道惡盈。漢嗣不絕乎馳道,魏儲迴環於鄴城。前史攸載,後世揚名。三善既備,萬國以貞。姬周長久,實賴元良。嬴秦短祚,誠由少陽。雖卜年七百,有德過歷而昌;數世一萬,無德不及而亡。敬之敬之,天惟顯思。光副皇極,永固洪基。觀德審諭,授告職司。

太子見而悅之,致書勞問。

六年,授豐州刺史,增邑通前三千七百戶。尋進位上開府儀同大將軍。宣政元年,入為司宗中大夫,俄授洛州刺史。大象末,進位大將軍。隋開皇初,授貝州刺史。以母老請歸就養,隋文帝許之。四年,卒,時年四十六。有文集十卷,又撰時人詩筆為《文海》四十卷,《廣堪》十卷,《淮海亂離志》四卷,行於世。

蕭大圜,字仁顯,梁簡文帝之子也。幼而聰敏,神情俊悟。年四歲,能誦《三都賦》及《孝經》、《論語》。七歲居母喪,便有成人之性。梁大寶元年,封樂梁郡王,邑二千戶,除宣惠將軍、丹陽尹。屬侯景肆虐,簡文見弒,大圜潛遁獲免。明年,景平,大圜歸建康。時既喪亂之後,無所依託,乃寓居善覺佛寺。人有以告王僧辯者。僧辯乃給船餼,得往江陵。梁元帝見之甚悅,賜以越衫胡帶等。改封晉熙郡王,邑二千戶,除寧遠將軍、琅邪彭城二郡太守。

時梁元帝既有克復之功,而大圜兄汝南王大封等猶未通謁。梁元帝性既忌刻,甚恨望之。乃謂大圜曰:"汝兩兄久不出,汝可以意召之。"大圜即日曉諭兩兄,相繼出謁,元帝乃安之。大圜以世多故,恐讒訴生焉,乃屏絕人事。門客左右不過三兩人,不妄游狎。兄姊之間,止箋疏而已。恆以讀《詩》、《禮》、《書》、《易》為事。元帝嘗自問《五經》要事數十條,大圜辭約指明,應答無滯。元帝甚嘆美之。因曰:"昔河間好學,爾既有之,臨淄好文,爾亦兼之。然有東平為善,彌高前載,吾重之愛之,爾當效焉。"及于謹軍至,元帝乃令大封充使請和,大圜副焉,其實質也。出至軍所,信宿,元帝降。

魏恭帝二年,客長安,太祖以客禮待之。保定二年,詔曰:"梁汝南王蕭大封、晉熙王蕭大圜等,梁國子孫,宜存優禮,式遺茅土,實允舊章。大封可封晉陵縣公,大圜封始寧縣公,邑各一千戶。"尋加大圜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並賜田宅、奴婢、牛馬、粟帛等。俄而開麟趾殿,招集學士。大圜預焉。《梁武帝集》四十卷,《簡文集》九十卷,各止一本,江陵平後,並藏秘閣。大圜既入麟趾,方得見之。乃手寫二集,一年並畢。識者稱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