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八



張元,字孝始,河北芮城人也。祖成,假平陽郡守。父延俊,仕州郡,累為功曹、主簿。並以純至,為鄉里所推。元性謙謹,有孝行。微涉經史,然精修釋典。年六歲,其祖以夏中熱甚,欲將元就井浴。元固不肯從。祖謂其貪戲,乃以杖擊其頭曰:"汝何為不肯洗浴?元對曰:"衣以蓋形,為覆其褻。元不能褻露其體於白日之下。"祖異而舍之。南鄰有二杏樹,杏熟,多落元園中。諸小兒競取而食之;元所得者,送還其主。村陌有狗子為人所棄者,元見,即收而養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為?"將欲更棄之。元對曰:"有生之類,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殺,自然之理。今為人所棄而死,非其道也。若見而不收養,無仁心也。是以收而養之。"叔父感其言,遂許焉。未幾,乃有狗母銜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及元年十六,其祖喪明三年,元恆憂泣,晝夜讀佛經,禮拜以祈福祐。後讀《藥師經》,見盲者得視之言,遂請七僧,然七燈,七日七夜,轉《藥師經》行道。每言:"天人師乎!元為孫不孝,使祖喪明。今以燈光普施法界,願祖目見明,元求代暗。"如此經七日。其夜,夢見一老公,以金鎞治其祖目。謂元曰:"勿憂悲也,三日之後,汝祖目必差。"元於夢中喜躍,遂即驚覺,乃遍告家人。居三日,祖果目明。

其後祖臥疾再周,元恆隨祖所食多少,衣冠不解,旦夕扶侍。及祖歿,號踴,絕而復甦。復喪其父,水漿不入口三日。鄉里鹹嘆異之。縣博士楊軌等二百餘人上其狀,有詔表其門閭。

史臣曰:李棠、柳檜並臨危不撓,視死如歸,其壯志貞情可與青松白玉比質也。然檜恩隆加等,棠禮闕飾終,有周之政,於是乎偏矣。雄亮銜戴天之痛,叔毗切同氣之悲,援白刃而不顧,雪家冤於輦轂。觀其志節,處死固為易也。荊可、秦族之徒,生自隴畝,曾無師資之訓,因心而成孝友,乘理而蹈禮節。如使舉世若茲,則羲、農何遠之有。若乃誠感天地,孝通神明,見之於張元矣。

《周書》 唐·令狐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