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八



初,紹遠為太常,廣召工人,創造樂器,土木絲竹,各得其宜。為黃鐘不調,紹遠每以為意。嘗因退朝,經韓使君佛寺前過,浮圖三層之上,有鳴鐸焉。忽聞其音,雅合宮調,取而配奏,方始克諧。紹遠乃啟世宗行之。紹遠所奏樂,以八為數。故梁黃門侍郎裴正上書,以為昔者大舜欲聞七始,下洎周武,爰創七音。持林鐘作黃鐘,以為正調之首。詔與紹遠詳議往復,於是遂定以八為數焉。授小司空。高祖讀史書,見武王克殷而作七始,又欲廢八而懸七,並除黃鐘之正宮,用林鐘為調首。紹遠奏云:"天子懸八,肇自先民,百王共軌,萬世不易。下逮周武,甫修七始之音。詳諸經義,又無廢八之典。且黃鐘為君,天子正位,今欲廢之,未見其可。"後高祖竟行七音。屬紹遠遘疾,未獲面陳,慮有司遽損樂器,乃書與樂部齊樹之。(缺)後疾甚,乃上遺表又陳之而卒。帝省表涕零,深痛惜之。

澄字士亮。年十歲,司徒李琰之見而奇之,遂以女妻焉。十四,從征討,有策謀,勇冠諸將。及長,容貌魁岸,風儀溫雅。魏孝武初,除征東將軍、渭州刺史。

魏文帝嘗與太祖及群公宴,從容言曰:"《孝經》一卷,人行之本,諸公宜各引要言。"澄應聲曰:"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座中有人次曰:"匡救其惡。"既而出閣,太祖深嘆澄之合機,而譴其次答者。後從太祖援玉壁,又從戰邙山,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孝閔踐阼,拜大將軍,封義門公,為玉壁總管。卒。自喪初至及葬,世宗三臨之。典祀中大夫宇文容諫曰:"君臨臣喪,自有節制。今乘輿屢降,恐乖禮典。"世宗不從。

澄操履清約,家無餘財。太祖嘗謂曰:"我於公間,志無所惜,公有所須,宜即具道。"澄曰:"澄自頂至足,皆是明公恩造。即如今者,實無所須。"雅對賓客,接引忘疲。雖不飲酒,而好觀人酣興。常恐座客請歸,每敕中廚別進異饌,留之止。

兕字若汗,性機辯,強記博聞,雅重賓游,尤善談論。從魏孝武西遷。天和初,累遷驃騎大將軍、開府,遷絳州刺史。

斛斯征,字士亮,河南洛陽人。父椿,太傅、尚書令。征幼聰穎,五歲誦《孝經》、《周易》,識者異之。及長,博涉群書,尤精《三禮》,兼解音律。有至性,居父喪,朝夕共一溢米。以父勛累遷太常卿。

自魏孝武西遷,雅樂廢缺,征博採遺逸,稽諸典故,創新改舊,方始備焉。又樂有錞於者,近代絕無此器,或有自蜀得之,皆莫之識。征見之曰,:"此錞於也。"眾弗之信。征遂依乾寶《周禮注》以芒筒捋之,其聲極振,眾乃嘆服。征乃取以合樂焉。六官建,拜司樂中大夫,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後高祖以征治經有師法,詔令教授皇太子。宣帝時為魯公,與諸皇子等鹹服青衿,行束脩之禮,受業於徵,仍並呼征為夫子。儒者榮之。

宣帝嗣位,遷上大將軍、大宗伯。時高祖初崩,梓宮在殯,帝意欲速葬,令朝臣議之。征與內史宇文孝伯等固請依禮七月,帝竟不許。帝之為太子也,宮尹鄭譯坐不能以正道調護,被謫除名。而帝雅親愛譯,至是拜譯內史大夫,甚委任之。譯乃獻新樂,十二月各一笙,每一笙用十六管。帝令與征議之,征駁而奏,帝頗納焉。及高祖山陵還,帝欲作樂,復令議其可不。征曰:"《孝經》云:'聞樂不樂'。聞尚不樂,其況作乎。"鄭譯曰:"既雲聞樂,明即非無。止可不樂,何容不奏。"帝遂依譯議。譯因此銜之。

帝後肆行非度,昏虐日甚。征以荷高祖重恩,嘗備位師傅,若生不能諫,死何以見高祖。乃上疏極諫,指陳帝失,帝不納。譯因譖之,遂下征獄。獄卒張元哀之,乃以佩刀穿獄牆,遂出之。元卒被拷而終無所言。征遇赦得免。

隋文踐極,例復官,除太子太傅,詔修撰樂書。開皇初,薨。子諺。征所撰《樂典》十卷。

《周書》 唐·令狐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