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四十 列傳第三十二



及隋文帝踐極,以孝伯及王軌忠而獲罪,並令收葬,復其官爵。又嘗謂高熲曰:"宇文孝伯實有周之良臣,若使此人在朝,我輩無措手處也。"子歆嗣。

顏之儀,字子升,琅邪臨沂人也,晉侍中含九世孫。祖見遠,齊治書御史。正色立朝,有當官之稱。及梁武帝執政,遂以疾辭。尋而齊和帝暴崩,見遠慟哭而絕。梁武帝深恨之,謂朝臣曰:"我自應天從人,何預天下人事,而顏見遠乃至於此。"當時嘉其忠烈,鹹稱嘆之。父協,以見遠蹈義忤時,遂不仕進。梁元帝為湘東王,引協為其府記室參軍。協不得已,乃應命。梁元帝後著《懷舊志》及詩,並稱讚其美。

之儀幼穎悟,三歲能讀《孝經》。及長,博涉群書,好為詞賦。嘗獻《神州頌》,辭致雅贍。梁元帝手敕報曰:"枚乘二葉,俱得游梁;應貞兩世,並稱文學。我求才子,鯁慰良深。"

江陵平,之儀隨例遷長安。世宗以為麟趾學士,稍遷司書上士。高祖初建儲宮,盛選師傅,以之儀為侍讀。太子後征吐谷渾,在軍有過行,鄭譯等並以不能匡弼坐譴,唯之儀以累諫獲賞。即拜小宮尹,封平陽縣男,邑二百戶。宣帝即位,遷上儀同大將軍、御正中大夫,進爵為公,增邑一千戶。帝後刑政乖僻,昏縱日甚,之儀犯顏驟諫,雖不見納,終亦不止。深為帝所忌。然以恩舊,每優容之。及帝殺王軌,之儀固諫。帝怒,欲並致之於法。後以其諒直無私,乃舍之。

宣帝崩,劉昉、鄭譯等矯遺昭,以隋文帝為丞相,輔少主。之儀知非帝旨,拒而弗從。昉等草詔署訖,逼之儀連署。之儀厲聲謂昉等曰:"主上升遐,嗣子沖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賢戚之內,趙王最長,以親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備受朝恩,當思盡忠報國,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儀有死而已,不能誣罔先帝。"於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儀署而行之。隋文帝後索符璽,之儀又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於是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將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為西疆郡守。

隋文帝踐極,詔征還京師,進爵新野郡公。開皇五年,拜集州刺史。在州清靜,夷夏悅之。明年代還,遂優遊不仕。十年正月,之儀隨例入朝。隋文帝望而識之,命引至御坐,謂之曰:"見危授命,臨大節而不可奪,古人所難,何以加卿。"乃賜錢十萬、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卒,年六十九。有文集十卷行於世。

時京兆郡丞樂運亦以直言數諫於帝。運字承業,南陽淯陽人,晉尚書令廣之八世孫。祖文素,齊南郡守。父均,梁義陽郡守。運少好學,涉獵經史,而不持章句。年十五而江陵滅,運隨例遷長安。其親屬等多被籍,而運積年為人傭保,皆贖免之。又事母及寡嫂甚謹。由是以孝義聞。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為次其行事,為《孝義傳》。性方直,未嘗求媚於人。

天和初,起家夏州總管府倉曹參軍,轉柱國府記室參軍。尋而臨淄公唐瑾薦為露門學士。前後犯顏屢諫高祖,多被納用。建德二年,除萬年縣丞。抑挫豪右,號稱強直。高祖嘉之,特許通籍,事有不便於時者,令巨細奏聞。高祖嘗幸同州,召運赴行在所。既至,高祖謂運曰:"卿來日見太子不?"運曰:"臣來日奉辭。"高祖曰:"卿言太子何如人?"運曰:"中人也。"時齊王憲以下,並在帝側。高祖顧謂憲等曰:"百官佞我,皆雲太子聰明睿知,唯運獨雲中人,方驗運之忠直耳。"於是因問運中人之狀。運對曰:"班固以齊桓公為中人,管仲相之則霸,豎貂輔之則亂。謂可與為善,亦可與為惡也。"高祖曰:"我知之矣。"遂妙選宮官,以匡弼之。仍超拜運京兆郡丞。太子聞之,意甚不悅。

及高祖崩,宣帝嗣位。葬訖,詔天下公除。帝及六宮,便議即吉。運上疏曰:"三年之喪,自天子達於庶人。先王制禮,安可誣人。禮,天子七月而葬,以俟天下畢至。今葬期既促,事訖便除,文軌之內,奔赴未盡;鄰境遠聞,使猶未至。若以喪服受吊,不可既吉更凶;如以玄冠對使,未知此出何禮。進退無據,愚臣竊所未安。"書奏,帝不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