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六十六 起上章執徐,盡強圉大淵獻,凡八年



翼王彈薨。

是歲,嗢末始入貢。嗢末者,吐蕃之奴號也。吐蕃每發兵,其富室多以奴從,往往一家至十數人,由是吐蕃之眾多。及論恐熱作亂,奴多無主,遂相糾合為部落,散在甘、肅、瓜、沙、河、渭、岷、廓、疊、宕之間。吐蕃微弱者反依附之。

鹹通四年癸未,公元八六三年

春,正月。庚午,上祀圓丘;赦天下。

是日,南詔陷交趾。蔡襲左右皆盡,徒步力戰,身集十矢,欲趣監軍船,船已離岸,遂溺海死。幕僚樊綽攜其印浮度江。荊南、江西、鄂岳、襄州將士四百餘人,走至城東水際,荊南虞候元惟德等謂眾曰:"吾輩無船,入水則死,不若還向城與蠻斗,人以一身易二蠻,亦為有利。"遂還向城,入東羅門。蠻不為備;惟德等縱兵殺蠻二千餘人。逮夜,蠻將楊思縉始自子城出救之,惟德等皆死。南詔兩陷交趾,所殺虜且十五萬人。留兵二萬,使思縉據交趾城。谿洞夷獠無遠近皆降之。詔諸道兵赴安南者悉召還,分保嶺南東、西道。

上游宴無節,左拾遺劉蛻上疏曰:"今西涼築城,應接未決於與奪。南蠻侵軼,干戈悉在於道塗。旬月以來,不為無事。陛下不形憂閔以示遠近,則何以責其死力!望節娛游,以待遠人乂安,未晚。"弗聽。

二月,甲午朔,上歷拜十六陵。

置天雄軍天秦州,以成、河、渭三州隸焉。以前左金吾將軍王晏實為天雄觀察使。

三月,歸義節度使張義潮奏自將蕃、漢兵七千克復涼州。

南蠻寇左、右江,浸逼邕州。鄭愚懼,自言儒臣無將略,請任武臣。朝廷召義武節度使康承訓詣闕,欲使之代愚,仍詔選軍校數人、士卒數百人自隨。

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畢諴以同列多徇私不法,稱疾辭位。夏,四月,罷為兵部尚書。

庚戌,群盜入徐州,殺官吏。刺史曹慶討平之。

康承訓至京師,以為嶺南西道節度使,發荊、襄、洪、鄂四道兵萬人與之俱。

五月,戊辰,以翰林學士承旨、兵部侍郎楊收同平章事。收,發之弟也,與左軍中尉楊玄價敘同宗相結,故得為相。

乙亥,廢容管,隸嶺南西道,以供軍食,復以龔、象二州隸桂管。

戊子,以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杜審權同平章事,充鎮海節度使。

六月,廢安南都護府,置行交州于海門鎮;以右監門將軍宋戎為行交州刺史,以康承訓兼領安南及諸軍行營。

閏月,以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杜悰同平章事,充鳳翔節度使;以兵部侍郎、判度支河南曹確同平章事。

秋,七月,辛卯朔,日有食之。

復置安南都護府於行交州,以宋戎為經略使;發山東兵萬人鎮之。時諸道兵援安南者屯聚嶺南,江西、湖南饋運者皆溯湘江入澪渠、灕水,勞費艱澀,諸軍乏食。潤州人陳磻石上言,請造千斛大舟,自福建運米泛海,不一月至廣州,從之,軍食以足。然有司以和雇為名,奪商人舟,委其貨於岸側,舟入海或遇風濤沒溺,有司囚系綱吏、舟人,使償其米,人頗苦之。

八月,嶺南東道節度使韋宙奏,蠻必向邕州,請分兵屯容、藤州。

夔王滋薨。

敕以閣門使吳德應等為館驛使。台諫上言:故事,御史巡驛,不應忽以內臣代之。上諭以敕命已行,不可復改。左拾遺劉蛻上言:"昔楚子縣陳,得申叔一言而復封之;太宗發卒修乾元殿,聞張玄素諫,即日罷之。自古明君所尚者,從諫如流,豈有已行而不改!且敕自陛下出之,自陛下改之,何為不可!"弗聽。

黠戛斯遣其臣合伊難支表求經籍及每年遣使走馬請歷,又欲討回鶻,使安西以來悉歸唐,不許。

冬,十月,甲戌,以長安尉、集賢校理令狐滈為左拾遺。乙亥,左拾遺劉蛻上言:"滈專家無子弟之法,布衣行公相之權。"起居郎張雲言:"滈,父綯用李涿為安南,致南蠻至今為梗,由滈納賄,陷父於惡。"十一月,丁酉,雲復上言:"滈,父綯執政之時,人號'白衣宰相'。"滈亦上表引避,乃改詹事府司直。

辛巳,廢宿泗觀察使,復以徐州為觀察府,以濠、泗隸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