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三十 起閼逢閹茂,盡重光大荒落,凡八年



於是上積前事,以耀卿、九齡為阿黨;壬寅,以耀為左丞相,九齡為右丞相,並罷政事。以林甫兼中書令;仙客為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鄰朔方節度如故。嚴挺之貶洺州刺史,王元琰流嶺南。

上即位以來,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珪尚法,張嘉貞尚吏,張說尚文,李元紘、杜暹尚儉,韓休、張九齡尚直,各其所長也。九齡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無復直言。

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視聽,自專大權,明召諸諫官謂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將順之不暇,烏用多言!諸君不見立仗馬乎?食三品料,一鳴輒斥去,悔之何及!"

補闕杜璡嘗上書言事,明日,黜為下邽令。自是諫爭路絕矣。

牛仙客既為林甫所引進,專給唯諾而已。然二人皆謹守格式,百官遷除,各有常度,雖奇才異行,不免終老常調;其以巧諂邪險自進者,則超騰不次,自有它蹊矣。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窺其際。好以甘言啖人,而陰中傷之,不露辭色。凡為上所厚者,始則親結之,及位勢稍逼,輒以計去之。雖老奸巨猾,無能逃其術者。

開元二十五年丁丑,公元七三七年

春,正月,初置玄學博士,每歲依明經舉。

二月,敕曰:"進士以聲韻為學,多昧古今;明經以貼誦為功,罕窮旨趣。自今明經問大義十條,對時務策三首;進士試大經十貼。"

戊辰,新羅王興光卒,子承慶襲位。

乙酉,幽州節度使張守珪破契丹於捺祿山。

己亥,河西節度使崔希逸襲吐蕃,破之於青海西。

初,希逸遣使謂吐蕃邊將乞力徐曰:"兩國通好,今為一家,何必更置兵守捉,妨人耕牧!請皆罷之。"乞力徐曰:"常侍忠厚,言必不欺。然朝廷未必專以邊事相委,萬一有奸人交斗其間,掩吾無備,悔之何及!"希逸固請,乃刑白狗為盟,各去守備;於是吐蕃畜牧被野。時吐蕃西擊勃律,勃律來告急。上命吐蕃罷兵,吐蕃不奉詔,遂破勃律;上甚怒。會希逸傔人孫誨入奏事,自欲求功,奏稱吐蕃無備,請掩擊,必大獲。上命內給事趙惠琮與誨偕往,審察事宜。惠琮等至,則矯詔令希逸襲之。希逸不得已,發兵自涼州南入吐蕃境二千餘里,至青海西,與吐蕃戰,大破之,斬首二千餘級,乞力徐脫身走。惠琮、誨皆受厚賞。自是吐蕃復絕朝貢。

夏,四月,辛酉,監察御史周子諒彈牛仙客非才,引讖書為證。上怒,命左右扌暴於殿庭,絕而復甦;仍杖之朝堂,流瀼州,至藍田而死。李林甫言:"子諒,張九齡所薦也。"甲子,貶九齡荊州長史。

楊洄又譖太子瑛、鄂王瑤、光王琚,雲與太子妃兄駙馬薛銹潛構異謀,上召宰相謀之。李林甫對曰:"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豫。"上意乃決。乙丑,使宦者宣制於宮中,廢瑛、瑤、琚為庶人,流銹於瀼州。瑛、瑤、琚尋賜死城東驛,銹賜死於藍田。瑤、琚皆好學,有才識,死不以罪,人皆惜之。丙寅,瑛舅家趙氏、妃家薛氏、瑤舅家皇甫氏,坐流貶者數十人,惟瑤妃家韋氏以妃賢得免。

五月,夷州刺史楊浚坐贓當死,上命杖之六十,流古州。左丞相裴耀卿上疏,以為:"決杖贖死,恩則甚優;解體受笞,事頗為辱,上可施之徒隸,不當及於士人。"上從之。

癸未,敕以方隅底定,令中書門下與諸道節度使量軍鎮閒劇利害,審計兵防定額,於諸色征人及客戶中召募丁壯,長充邊軍,增給田宅,務加優恤。

辛丑,上命有司選宗子有才者,授以台省及法官、京縣官,敕曰:"違道慢常,義無私於王法;修身效節,恩豈薄於它人!期于帥先,勵我風俗。"

秋,七月,己卯,大理少卿徐嶠奏:"今歲天下斷死刑五十八,大理獄院,由來相傳殺氣太盛,鳥雀不棲,今有鵲巢其樹。"於是百官以幾致刑措,上表稱賀。上歸功宰輔,庚辰,賜李林甫爵晉國公,牛仙客豳國公。

上命李林甫、牛仙客與法官刪修《律令格式》成,九月,壬申,頒行之。

先是,西北邊數十州多宿重兵,地租營田皆不以贍,始用和糴之法。有彭果者,因牛仙客獻策,請行糴法於關中。戊子,敕以歲稔穀賤傷農,命增時價什二三,和糴東、西畿粟各數百萬斛,停今年江、淮所運租。自是關中蓄積羨溢,車駕不復幸東都矣。癸巳,敕河南、北租應輸含嘉、太原倉者,皆留輸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