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九 起柔兆攝提格,盡昭陽作噩,凡八年



二月,癸酉,初令百官於春月旬休,選勝行樂,自宰相至員外郎,凡十二筵,各賜錢五千緡,上或御花萼樓邀其歸騎留飲,迭使起舞,盡歡而去。

三月,丁酉,復給京官職田。

夏,四月,丁卯,筑西京外郭,九旬而畢。

乙丑,以裴光庭兼吏部尚書。先是,選司注官,惟視其人之能否,或不次超遷,或老於下位,有出身二十餘年不得祿者;又,州縣亦無等級,或自大入小,或初近後遠,皆無定製。光庭始奏用循資格,各以罷官若干選而集,官高者選少,卑者選多,無問能否,選滿即注,限年躡級,毋得逾越,非負譴者,皆有升無降;其庸愚沉滯者皆喜,謂之"聖書",而才俊之士無不怨嘆。宋璟爭之不能得。光庭又令流外行署亦過門下省審。

五月,吐蕃遣使致書於境上求和。

初,契丹王李邵固遣可突乾入貢,同平章事李元紘不禮焉。左丞相張說謂人曰:"奚、契丹必叛。可突乾狡而很,專其國政久矣,人心附之。今失其心,必不來矣。"己酉,可突乾弒邵固,帥其國人並脅奚眾叛降突厥,奚王李魯蘇及其妻韋氏、邵固妻陳氏皆來奔。制幽州長史趙含章討之,又命中書舍人裴寬、給事中薛侃等於關內、河東、河南、北分道募勇士。六月,丙子,以單于大都護忠王浚領河北道行軍元帥,以御史大夫李朝隱、京兆尹裴伷先副之,帥十八總管以討奚、契丹。命浚與百官相見於光順門。張說退,謂學士孫逖、韋述曰:"吾嘗觀太宗畫像,雅類忠王,此社稷之福也。"可突乾寇平盧,先鋒使張掖烏承玼破之於捺祿山。

壬午,洛水溢,溺東都千餘家。

秋,九月,丁巳,以忠王浚兼河東道元帥,然竟不行。

吐蕃兵數敗而懼,乃求和親。忠王友皇甫惟明因奏事從容言和親之利。上曰:"贊普嘗遺吾書悖慢,此何可舍!"對曰:"贊普當開元之初,年尚幼稚,安能為此書!殆邊將詐為之,欲以激怒陛下耳。夫邊境有事,則將吏得以因緣盜匿官物,妄述功狀以取勳爵。此皆奸臣之利,非國家之福也。兵連不解,日費千金,河西、隴右由茲困敝。陛下誠命一使往視公主,因與贊普面相約結。使之稽顙稱臣,永息邊患,豈非御夷狄之長策乎!"上悅,命惟明與內侍張元方使於吐蕃。贊普大喜,悉出貞觀以來所得敕書以示惟明。冬,十月,遣其大臣論名悉獵隨惟明入貢,表稱:"甥世尚公主,義同一家。中間張玄表等先興兵寇鈔,遂使二境交惡。甥深識尊卑,安敢失禮!正為邊將交構,致獲罪於舅;屢遣使者入朝,皆為邊將所遏。今蒙遠降使臣,來視公主,甥不勝喜荷。倘使復修舊好,死無所恨!"自是吐蕃復款附。

庚寅,上幸鳳泉湯;癸卯,還京師。

甲寅,護密王羅真檀入朝,留宿衛。

十一月,丁卯,上幸驪山溫泉;丁丑,還宮。

是歲,天下奏死罪止二十四人。

突騎施遣使入貢,上宴之于丹鳳樓,突厥使者預焉。二使爭長,突厥曰:"突騎施小國,本突厥之臣,不可居我上。"突騎施曰:"今日之宴,為我設也,我不可以居其下。"上乃命設東、西幕,突厥在東,突騎施在西。

開府儀同三司、內外閒廄監牧都使霍國公王毛仲恃寵,驕恣日甚,上每優容之。毛仲與左領軍大將軍葛福順、左監門將軍唐地文、左武衛將軍李守德、右威衛將軍王景耀、高廣濟親善,福順等倚其勢,多為不法。毛仲求兵部尚書不得,怏怏形於辭色,上由是不悅。

是時,上頗寵任宦官,往往為三品將軍,門施棨戟;奉使過諸州,官吏奉之惟恐不及,所得賂遺,少者不減千緡;由是京城第舍、郊畿田園,參半皆宦官矣。楊思勖、高力士尤貴幸,思勖屢將兵征討,力士常居中侍衛。而毛仲視宦官貴近者若無人;甚卑品者,小忤意,輒詈辱如僮僕。力士等皆害其寵而未敢言。

會毛仲妻產子,三日,上命力士賜之酒饌、金帛甚厚,且授其兒五品官。力士還,上問:"毛仲喜乎?"對曰:"毛仲抱其襁中兒示臣曰:'此兒豈不堪作三品邪!'"上大怒曰:"昔誅韋氏,此賊心持兩端,朕不欲言之;今日乃敢以赤子怨我!"力士因言:"北門奴,官太盛,相與一心,不早除之,必生大患!"上恐其黨驚懼為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