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五十五 起玄黓執徐十月,盡柔兆涒灘,凡四年有奇



元膺鞫訾嘉珍、門察,始知殺武元衡者乃師道也。元膺密以聞,以檻車送二人詣京師。上業已討王承宗,不復窮治。元膺上言:"近日藩鎮跋扈不臣,有可容貸者。至於師道謀屠都城,燒宮闕,悖逆尤甚,不可不誅。"上以為然。而方討吳元濟,絕王承宗,故未暇治師道也。

乙丑,李光顏敗於時曲。

初,上以嚴綬在河東,所遣裨將多立功,故使鎮襄陽,且督諸軍討吳元濟。綬無他材能,到軍之日,傾府庫,賚士卒,累年之積,一朝而盡。又厚賂宦官以結聲援,擁八州之眾萬餘人屯境上,閉壁經年,無尺寸功,裴度屢言其軍無政。九月,癸酉,以韓弘為淮西諸軍都統。弘樂於自擅,欲倚賊以自重,不願淮西速平。李光顏在諸將中戰最力,弘欲結其歡心,舉大梁城索得一美婦人,教之歌舞絲竹,飾以珠玉金翠,直數百萬錢,遣使遺之,使者先致書。光顏乃大饗將士,使者進妓,容色絕世,一座盡驚。光顏謂使者曰:"相公愍光顏羈旅,賜以美妓,荷德誠深。然戰士數萬,皆棄家遠來,冒犯白刃,光顏何忍獨以聲色自娛悅乎!"因流涕,座者皆泣。即於席上厚以繒帛贈使者,並妓返之,曰:"為光顏多謝相公,光顏以身許國,誓不與逆賊同戴日月,死無貳矣!"

冬,十月,庚子,始分山南東道為兩節度,以戶部侍郎李遜為襄、復、郢、均、房節度使,以右羽林大將軍高霞寓為唐、隨、鄧節度使。朝議以唐與蔡接,故使霞寓專事攻戰,而遜調五州之賦以餉之。

辛丑,刑部侍郎權德輿奏:"自開元二十五年修《格式律令事類》後,至今《長行敕》,近刪定為三十卷,請施行。"從之。

上雖絕王承宗朝貢,未有詔討之。魏博節度使田弘正屯兵於其境,承宗屢敗之,弘正忿,表請擊之,上不許。表十上,乃聽至貝州。丙午,弘正軍於貝州。

庚戌,東都奏盜焚柏崖倉。

十一月,壽州刺史李文通奏敗淮西兵。壬申,韓弘請命眾軍合攻淮西,從之。

李光顏、烏重胤敗淮西兵於小溵水,拔其城。

乙亥,以嚴綬為太子少保。

盜焚襄州佛寺軍儲。盡徙京城積草於四郊以備火。

丁丑,李文通敗淮西兵於固始。

戊寅,盜焚獻陵寢宮、永巷。

詔發振武兵二千,會義武軍以討王承宗。

己丑,吐蕃款隴州塞,請互市,許之。

初,吳少陽聞信州人吳武陵名,邀以為賓友,武陵不答。及元濟反,武陵以書諭之曰:"足下勿謂部曲不我欺,人情與足下一也。足下反天子,人亦欲反足下。易地而論,則其情可知矣。"

丁酉,武寧節度使李願奏敗李師道之眾。時師道數遣兵攻徐州,敗蕭、沛數縣,願悉以步騎委都押牙溫人王智興,擊破之。十二月,甲辰,智興又破師道之眾,斬首二千餘級,逐北至平陰而還。願,晟之子也。

東都防禦使呂元膺請募山棚以衛宮城,從之。

乙丑,河東節度使王鍔薨。

王承宗縱兵四掠,幽、滄、定三鎮皆苦之,爭上表請討承宗。上欲許之。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張弘靖以為"兩役並興,恐國力所不支,請併力平淮西,乃征恆冀。"上不為之止,弘靖乃求罷。

元和十一年丙申,公元八一六年

春,正月,己已,以弘靖同平章事,充河東節度使。

乙亥,幽州節度使劉總奏敗成德兵,拔武強,斬首千餘級。

庚辰,翰林學士、中書舍人錢徽,駕部郎中、知制誥蕭俛,各解職,守本官。時群臣請罷兵者眾,上患之,故黜徽、俛以警其餘。徽,吳人也。

癸未,制削王承宗官爵,命河東、幽州、義武、橫海、魏博、昭義六道進討。韋貫之屢請先取吳元濟、後討承宗,曰:"陛下不見建中之事乎?始於討魏及齊,而蔡、燕、趙皆應之,卒致朱泚之亂,由德宗不能忍數年之憤邑,欲太平之功速成效也。"上不聽。

甲申,盜斷建陵門戟四十七枝。

二月,西川奏吐蕃贊普卒,新贊普可黎可足立。

乙已,以中書舍人李逢吉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逢吉,玄道之曾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