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二十六 起上章閹茂八月,盡昭陽赤奮若,凡三年有奇



丁丑,命太子監國,六品以下除官及徒罪以下,並取太子處分。殿中侍御史崔蒞、太子中允薛照素言於上曰:"斜封官皆先帝所除,恩命已布,姚元之等建議,一朝盡奪之,彰先帝之過,為陛下招怨。今眾口沸騰,遍于海內,恐生非常之變。"太平公主亦言之,上以為然。戊寅,制:"諸緣斜封別敕授官,先停任者,並量材敘用。"

太平公主聞姚元之、宋璟之謀,大怒,以讓太子。太子懼,奏元之、璟離間姑、兄,請從極法。甲申,貶元之為申州刺史,璟為楚州刺史。丙戌,宋王、豳王亦寢刺史之命。

中書舍人、參知機務劉幽求罷為戶部尚書;以太子少保韋安石為侍中。安石與李日知代姚、宋為政,自是綱紀紊亂,復如景龍之世矣。前右率府鎧曹參軍柳澤上疏,以為:"斜封官皆因仆妾汲引,豈出孝和之意!陛下一切黜之,天下莫不稱明。一旦忽盡收斜,善惡不安,反覆相攻,何陛下政令之不一也!議者鹹稱太平公主令胡僧慧范曲引此曹,誑誤陛下。臣恐積小成大,為禍不細。"上弗聽。澤,亨之孫也。

左、右萬騎與左右羽林為北門四軍,使葛福順等將之。

三月,以宋王成器女為金山公主,許嫁突厥默啜。

夏,四月,甲申,宋王成器讓司徒;許之,以為太子賓客。以韋安石為中書令。

上召群臣三品以上,謂曰:"朕素懷澹泊,不以萬乘為貴,曩為皇嗣,又為皇太弟,皆辭不處。今欲傳位太子,何如?"群臣莫對。太子使右庶子李景伯固辭,不許。殿中侍御史和逢堯附太平公主,言於上曰:"陛下春秋未高,方為四海所依仰,豈得遽爾!"上乃止。

戊子,制:"凡政事皆取太子處分。其軍旅死刑及五品已上除授,皆先與太子議之,然後以聞。"

辛卯,以李日知守侍中。

壬寅,赦天下。

五月,太子請讓位於宋王成器;不許。請召太平公主還京師:許之。

庚戌,制:"則天皇后父母墳仍舊為昊陵、順陵,量置官屬。"太平公主為武攸暨請之也。

辛酉,更以西城為金仙公主,隆昌為玉真公主,各為之造觀,逼奪民居甚多,用功數百萬。右散騎常侍魏知古、黃門侍郎李乂諫,皆不聽。

壬戌,殿中監竇懷貞為御史大夫、同平章事。

僧慧范恃太平公主勢,逼奪民產,御史大夫薛謙光與殿中侍御史慕容珣奏彈之。公主訴於上,出謙光為岐州刺史。

明遣使按察十道,議者以山南所部闊遠,乃分為東西道;又分隴右為河西道。六月、壬午,又分天下置汴、齊、兗、魏、冀、並、蒲、鄜、涇、秦、益、綿、遂、荊、岐、通、梁、襄、揚、安、淮、越、洪、潭二十四都督,各糾察所部刺史以下善惡,惟洛及近畿州不隸都督府。太子右庶子李景伯、舍人盧俌等上言:"都督專殺生之柄,權任太重。或用非其人,為害不細。今御史秩卑望重,以時巡察,奸宄自禁。"其後竟罷都督,但置十道按察使而已。

秋,七月,癸巳,追復上官昭容,謚曰惠文。

乙卯,以高祖故宅枯柿復生,赦天下。

己巳,以右御史大夫解琬為朔方大總管。琬考按三城戍兵,奏減十萬人。

庚午,以中書令韋安石為左僕射兼太子賓客、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平公主以安石不附己,故崇以虛名,實去其權也。

九月,庚辰,以竇懷貞為侍中。懷貞每退朝,必詣太平公主第。時修金仙、玉真二觀,群臣多諫,懷貞獨勸成之,身自督役。時人謂懷貞前為皇后阿湥今為公主邑司。

冬,十月,甲辰,上御承天門,引韋安石、郭元振、竇懷貞、李日知、張說宣制,責以"政教多闕,水旱為災,府庫益竭,僚吏日滋;雖朕之薄德,亦輔佐非才。安石可左僕射、東都留守,元振可吏部尚書,懷貞可左御史大夫,日知可戶部尚書,說可左丞,並罷政事"。以吏部尚書劉幽求為侍中,右散騎常侍魏知古為左散騎常侍,太子詹事崔湜為中書侍郎,並同中書門下三品;書中侍郎陸象先同平章事。皆太平公主之志也。

象先清淨寡慾,言論高遠,為時人所重。湜私侍太平公主,公主欲引以為相,湜請與象先同升,公主不可,湜曰:"然則湜亦不敢當。"公主乃為之並言於上。上不欲用湜,公主涕泣以請,乃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