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九 起強圉閼八月,盡重光協洽,凡四年有奇



振武節度使唐朝臣不嚴斥候,己未,奚、室韋寇振武,執宣慰中使二人,大掠人畜而去。時回紇之眾逆公主者在振武,朝臣遣七百騎與回紇數百騎追之,回紇使者為奚、室韋所殺。

九月,庚申,吐蕃尚志董星寇寧州,張獻甫擊卻之。吐蕃轉掠鄜、坊而去。

元友直句檢諸道稅外物,悉輸戶部,遂為定製,歲於稅外輸百餘萬緡、斛,民不堪命。諸道多自訴於上,上意寤,詔:"今年已入在官者輸京師,未入者悉以與民;明年以後,悉免之。"於是東南之民復安其業。

回紇合骨咄祿可汗得唐許婚,甚喜,遣其妹骨咄祿毗伽公主及大臣妻並國相、趺跌都督以下千餘人來迎可敦,辭禮甚恭,曰:"昔為兄弟,今為子婿,半子也。若吐蕃為患,子當為父除之!"因詈辱吐蕃使者以絕之。冬,十月,戊子,回紇至長安,可汗仍表請改回紇為回鶻,許之。

吐蕃發兵十萬將寇西川,亦發雲南兵。雲南內雖附唐,外未敢叛吐蕃,亦發兵數萬屯於瀘北。韋皋知雲南計方猶豫,乃為書遺雲南王,敘其叛吐蕃歸化之誠,貯以銀函,使東蠻轉致吐蕃。吐蕃始疑雲南,遣兵二萬屯會川,以塞雲南趣蜀之路。雲南怒,引兵歸國。由是雲南與吐蕃相猜阻,歸唐之志益堅。吐蕃失雲南之助,兵勢始弱矣。然吐蕃業已入寇,遂分兵四萬攻兩林驃旁,三萬攻東蠻,七千寇清溪關,五千寇銅山。皋遣黎州刺史韋晉等與東蠻連兵御之,破吐蕃於清溪關外。

庚子,冊命鹹安公主,加回鶻可汗號長壽天親可汗。十一月,以刑部尚書關播為送鹹安公主兼冊回鶻可汗使。

吐蕃恥前日之敗,復以眾二萬寇清溪關,一萬攻東蠻。韋皋命韋晉鎮要衝城,督諸軍以御之。巂州經略使劉朝彩等出關連戰,自乙卯至癸亥,大破之。

李泌言於上曰:"江、淮漕運,自淮入汴,以甬橋為咽喉,地屬徐州,鄰於李納,刺史高明應年少不習事,若李納一旦復有異圖,竊據徐州,是失江、淮也,國用何從而致!請徙壽、廬、濠都團練使張建封鎮徐州,割濠、泗以隸之。復以廬、壽歸淮南,則淄青惕息而運路常通,江、淮安矣。及今明應幼騃可代,宜征為金吾將軍。萬一使它人得之,則不可複製矣。"上從之。以建封為徐、泗、濠節度使。建封為政寬厚而有綱紀,不貸人以法,故其下無不畏而悅之。

橫海節度使程日華薨,子懷直自知留後。

吐蕃屢遣人誘脅雲南。

貞元五年己巳,公元七八九年

春,二月,丁亥,韋皋遺異牟尋書,稱:"回鶻屢請佐天子共滅吐蕃,王不早定計,一旦為回鶻所先,則王累代功名虛棄矣。且雲南久為吐蕃屈辱,今不乘此時依大國之勢以復怨雪恥,後悔無及矣。"

戊戌,以橫海留後程懷直為滄州觀察使。懷直請分景城、弓高為景州,仍請朝廷除刺史。上喜曰:"三十年無此事矣!"乃以員外郎徐伸為景州刺史。

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李泌屢乞更命相。上欲用戶部侍郎班宏,泌言宏雖清強而性多凝滯,乃薦竇參通敏,可兼度支鹽鐵;董晉方正,可處門下。上皆以為不可。參,誕之玄孫也,時為御史中丞兼戶部侍郎;晉為太常卿。至是泌疾甚,復薦二人。庚子,以董晉為門下侍郎,竇參為中書侍郎兼度支轉運使,並同平章事。以班宏為尚書,依前度支轉運副使。參為人剛果峭刻,無學術,多權數,每奏事,諸相出,參獨居後,以奏度支事為辭,實專大政,多引親黨置要地,使為耳目。董晉充位而已。然晉為人重慎,所言於上前者未嘗泄於人,子弟或問之,晉曰:"欲知宰相能否,視天下安危。所謀議於上前者,不足道也。"

三月,甲辰,李泌薨。泌有謀略而好談神仙詭誕,故為世所輕。

初,上思李懷光之功,欲宥其一子,而子孫皆已伏誅。戊辰,詔以懷光外孫燕八八為懷光後,賜姓名李承緒,除左衛率胄曹參軍,賜錢千緡,使養懷光妻王氏及守其基祀。

冬,十月,韋皋遣其將王有道將兵與東蠻、兩林蠻及吐蕃青海、臘城二節度戰於巂州台登谷,大破之,斬首二千級,投崖及溺死者不可勝數,殺其大兵馬使乞藏遮遮。乞藏遮遮,虜之驍將也,既死,皋所攻城柵無不下。數年,盡復巂州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