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宋紀五 起柔兆困敦,盡重光大荒落,凡六年



帝遣散騎常侍劉熙伯如魏議納幣,會帝女亡而止。

夏,四月,趙廣、張尋、梁顯等各帥眾降。別將王道恩斬程道養,送首,餘黨悉平。丁未,以輔國將軍周籍之為益州刺史。

魏主以民官多貪,夏,五月,己丑,詔吏民得舉告守令不如法者。於是奸猾專求牧宰之失,迫脅在位,橫於閭里;而長吏鹹降心待之,貪縱如故。

丙申,魏主如雲中。

秋,七月,戊子,魏永昌王健等討山胡白龍餘黨於西河,滅之。

八月,甲辰,魏主如河西。九月,甲申,還宮。

丁酉,魏主遣使者拜吐谷渾王慕利延為鎮西大將軍、儀同三司,改封西平王。

冬,十月,癸卯,魏主如雲中。十一月,壬申,還宮。

魏主復遣散騎侍郎董琬、高明等多齎金帛,使西域,招撫九國。琬等至烏孫,其王甚喜,曰:"破洛那、者舌二國皆欲稱臣致貢於魏,但無路自致耳,今使君宜過撫之。"乃遣導譯送琬詣破落那,明詣者舌。帝國聞之,爭遣使者隨琬等入貢,凡十六國。自是每歲朝貢不絕。

魏主以其妹武威公主妻河西王牧犍,河西王遣宋繇奉表詣平城謝,且問其母及公主所宜稱。魏主使群臣議之,皆曰:"母以子貴,妻從夫爵。牧犍母宜稱河西國太后,公主於其國稱王后,於京師則稱公主。"魏主從之。

初,牧犍娶涼武昭王之女,及魏公主至,李氏與其母尹氏遷居酒泉。頃之,李氏卒,尹氏撫之,不哭,曰:"汝國破家亡,今死晚矣。"牧犍之弟無諱鎮酒泉,謂尹氏曰:"後諸孫在伊吾,後欲就之乎?"尹氏未測其意,紿之曰:"吾子孫漂蕩,託身異域,餘生無幾,當死此,不復為氈裘之鬼也。"未幾,潛奔伊吾。無諱遣騎追及之,尹氏謂追騎曰:"沮渠酒泉許吾歸北,何為復追!汝取吾首以往,吾不復還矣。"追騎不敢逼,引還。尹氏卒於伊吾。

牧犍遣將軍沮渠旁周入貢於魏,魏主遣侍中古弼、尚書李順賜其侍臣衣服,並征世子封壇入侍。是歲,牧犍遣封壇如魏,亦遣使詣建康,獻雜書及敦煌趙匪攵所撰《甲寅元歷》,並求雜書數十種,帝皆與之。

李順自河西還,魏主問之曰:"卿往年言取涼州之策,朕以東方有事,未遑也。今和龍己平,吾欲即以此年西征,可乎?"對曰:"臣疇昔所言,以今觀之,私謂不謬。然國家戎車屢動,士馬疲勞,西征之義,請俟它年。"魏主乃止。

元嘉十五年戊寅,公元四三八年

春,二月,丁未,以吐谷渾王慕利延為都督西秦、河、沙三州諸軍事、鎮西大將軍、西秦、河二州刺史、隴西王。

三月,癸未,魏主詔罷沙門年五十已下者。

初,燕王弘至遼東,高麗王璉遣使勞之曰:"龍城王馮君,愛適野次,士馬勞乎?"弘慚怒,稱制讓之。高麗處之平郭,尋徙北豐。弘素侮高麗,政刑賞罰,猶如其國。高麗乃奪其侍人,取其太子王仁為質。弘怨高麗,遣使來上表求迎,上遣使者王白駒等迎之,並令高麗資遣。高麗王不欲使弘南來,遣將孫漱、高仇等殺弘於北豐,並其子孫十餘人,謚弘曰昭成皇帝。白駒等帥所領七千餘人掩討漱、仇,殺仇,生擒漱。高麗王以白駒等專殺,遣使執送之。上以遠國,不欲違其意,下白駒等獄;已而原之。

夏,四月,納故黃門侍郎殷淳女為太子劭妃。

五月,戊寅,魏大赦。

丙申,魏主如五原。秋,七月,自五原北伐柔然。命樂平王丕督十五將出東道,永昌王健督十五將出西道,魏主自出中道。至浚稽山,復分中道為二:陳留王崇從大澤向涿邪山,魏主從浚稽北向天山,西登白阜,不見柔然而還。時漠北大旱,無水草,人馬多死。冬,十一月,丁卯朔,日有食之。

十二月,丁巳,魏主至平城。

豫章雷次宗好學,隱居廬山。嘗征為散騎侍郎,不就。是歲,以處士征至建康,為開館於雞籠山,使聚徒教授。帝雅好藝文,使丹陽尹廬江何尚之立玄學,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學,司徒參軍謝元立文學,並次宗儒學為四學。元,靈運之從祖弟也。帝數幸次宗學館,令次宗以巾褠侍講,資給甚厚。又除給事中,不就。久之,還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