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梁紀十四 起著雍敦牂,盡閼逢困敦,凡七年



秋,七月,魏大赦。以王盟為太傅,廣平王贊為司空。

八月,乙丑,東魏以汾州刺史斛律金為大司馬。

東魏遣兼散騎常侍李渾等來聘。

冬,十一月,甲午,東魏主狩於西山;乙巳,還宮。高澄啟解侍中,東魏主以其弟并州刺史太原公洋代之。丞相歡築長城於肆州北山,西自馬陵,東至土墱,四十日罷。

魏諸牧守共謁丞相泰,泰命河北太守裴俠別立,謂諸牧守曰:"裴俠清慎奉公,為天下最。有如俠者,可與俱立!"眾默然,無敢應者。泰乃厚賜俠,朝野嘆服,號為"獨立君"。

大同十年甲子,公元五四四年

春,正月,李賁自稱越帝,置百官,改元天德。

三月,癸巳,東魏丞相歡巡行冀、定二州,校河北戶口損益,因朝於鄴。

甲午,上幸蘭陵,謁建寧陵,使太子入守宮城;辛丑,謁脩陵。

丙午,東魏以開府儀同三司孫騰為太保。

己酉,上幸京口城北固樓,更名北顧;庚戌,幸回賓亭,宴鄉里故老及所經近縣迎候者,少長數千人,各賚錢二千。

壬子,東魏以高澄為大將軍、領中書監,元弼為錄尚書事,左僕射司馬子如為尚書令,侍中高洋為左僕射。

丞相歡多在晉陽,孫騰、司馬子如、高岳、高隆之,皆歡之親舊,委以朝政,鄴中謂之四貴,其權勢熏灼中外,率多專恣驕貪。歡欲損奪其權,故以澄為大將軍、領中書監,移門下機事總歸中書,文武賞罰皆稟于澄。孫騰見澄,不肯盡敬,澄叱左右牽下於床,築以刀環,立之門外。太原公洋于澄前拜高隆之,呼為叔父,澄怒罵之。歡謂群公曰:"兒子浸長,公宜避之。"於是公卿以下,見澄無不聳懼。庫狄乾,澄姑之婿也,自定州來謁,立於門外,三日乃得見。

澄欲置腹心於東魏主左右,擢中兵參軍崔季舒為中書侍郎。澄每進書於帝,有所諫請,或文辭繁雜,季舒輒修飾通之。帝報澄父子之語,常與季舒論之,曰:"崔中書,我乳母也。"季舒,挺之從子也。

夏,四月,乙卯,上還自蘭陵。

五月,甲申朔,魏丞相泰朝於長安。

甲午,東魏遣散騎常侍魏季景來聘。季景,收之族叔也。

尚書令何敬容妾弟盜官米,以書屬領軍河東王譽;丁酉,敬容坐免官。

東魏廣陽王湛卒。

魏琅邪貞獻公賀拔勝諸子在東者,丞相歡盡殺之,勝憤恨發疾而卒。丞相泰常謂人曰:"諸將對敵神色皆動,唯賀拔公臨陳如平時,真大勇也!"

秋,七月,魏更權衡度量,命尚書蘇綽損益三十六條之制,總為五卷,頒行之。搜簡賢才為牧守令長,皆依新制而遣焉。數年之間,百姓便之。

魏自正光以後,政刑弛縱,在位多貪污。丞相歡啟以司州中從事宋游道為御史中尉,澄固請以吏部郎崔暹為之,以游道為尚書左丞。澄謂暹、游道曰:"卿一人處南台,一人處北省,當使天下肅然。"暹選畢義雲等為御史,時稱得人。義雲,眾敬之曾孫也。澄欲假暹威勢,諸公在坐,令暹後至,通名,高視徐步,兩人挈裾而入;澄分庭對揖,暹不讓而坐,觴再行,即辭去。澄留之食,暹曰:"適受敕在台檢校。"遂不待食而去,澄降階送之。它日,澄與諸公出,之東山,遇暹於道,前驅為赤棒所擊,澄回馬避之。

尚書令司馬子如以丞相歡故人,當重任,意氣自高,與太師鹹陽王坦貪黷無厭;暹前後彈子如、坦及并州刺史可朱渾道元等罪狀,無不極筆。宋游道亦劾子如、坦及太保孫騰、司徒高隆之、司空侯景、尚書元羨等。澄收子如系獄,一宿,發盡白,辭曰:"司馬子如從夏州策杖投相王,王給露車一乘,豢牸牛犢,犢在道死,唯豢角存,此外皆取之於人。"丞相歡以書敕澄曰:"司馬令,吾之故舊,汝宜寬之。"澄駐馬行街,出子如,脫其鎖;子如懼曰:"非作事邪?"八月,癸酉,削子如官爵。九月,甲申,以濟陰王暉業為太尉;太師鹹陽王坦以王還第,元羨等皆免官,其餘死黜者甚眾。久之,歡見子如,哀其憔悴,以膝承其首,親為擇虱,賜酒百瓶,羊五百口,米五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