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梁紀三 起著雍困敦,盡閼逢敦牂,凡七年



秋,八月,戊午,以臨川王宏為司空。

魏恆、肆二州地震、山鳴,逾年不已,民履壓死傷甚眾。

魏主幸東宮,以中書監崔光為太了少傅,命太子拜之。光辭不敢當,帝不許。太子南面再拜,詹事王顯啟請從太子拜,於是宮臣皆拜。光北面立,不敢答,唯西面拜謝而出。

天監十三年甲午,公元五一四年

春,二月,丁亥,上耕藉田,大赦。宋、齊藉田用正月,至是始用二月,及致齋祀先農。

魏東豫州刺史田益宗衰老,與諸子孫聚斂無厭,部內苦之,鹹言欲叛。魏主遣中書舍人劉桃符慰勞益宗,桃符還,啟益宗侵擾之狀。魏主賜詔曰:"桃符聞卿息魯生在淮南貪暴,為爾不已,損卿誠效。可令魯生赴闕,當加任使。"魯生久未至,詔徙益宗為鎮東將軍、濟州刺史;又慮其不受代,遣後將軍李世哲與桃符帥眾襲之,奄入廣陵。魯生與其弟魯賢、超秀皆奔關南,招引梁兵,攻取光城已南諸戍。上以魯生為北司州刺史,魯賢為北豫州刺史,超秀為定州刺史。三月,魏李世哲擊魯生等,破之,復置郡戍。以益宗還洛陽,授征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益宗上表稱為桃符所讒,及言"魯生等為桃符逼逐使叛,乞攝桃符與臣對辨虛實。"詔不許,曰:"既經大宥,不容方更為獄。"

秋,七月,乙亥,立皇子綸為邵陵王,繹為湘東王,紀為武陵王。

冬,十月,庚辰,魏主遣驍騎將軍馬義舒慰諭柔然。

魏王足之入寇也,上命寧州刺史涪人李略御之,許事平用為益州。足退,上不用,略怨望,有異謀,上殺之。其兄子苗奔魏,步兵校尉泰山淳于誕嘗為益州主簿,自漢中入魏,二人共說魏主以取蜀之策,魏主信之。辛亥,以司徒高肇為大將軍、平蜀大都督,將步騎十五萬寇益州;命益州刺史傅豎眼出巴北,梁州刺史羊祉出涪城,安西將軍奚康生出綿竹,撫軍將軍甄琛出劍閣;乙卯,以中護軍元遙為征南將軍,都督鎮遏梁、楚。游肇諫,以為:"今頻年水旱,百姓不宜勞役。往昔開拓,皆因城主歸款,故有徵無戰。今之陳計者真偽難分,或有怨於彼,不可全信。蜀地險隘,鎮戍無隙,豈得虛承浮說而動大軍!舉不慎始,悔將何及!"不從。以淳于誕為驍騎將軍,假李苗龍驤將軍,皆領鄉導統軍。

魏降人王足陳計,求堰淮水以灌壽陽。上以為然,使水工陳承伯、材官將軍祖骱閌擁匭危鹹謂"淮內沙士漂輕不堅實,功不可就"。上弗聽,發徐、揚民率二十戶取五丁以築之,假太子右衛率康絢都督淮上諸軍事,並護堰作於鍾離。役人及戰士合二十萬,南起浮山,北抵巉石,依岸築土,合脊於中流。

魏以前定州刺史楊津為華州刺史。津,椿之弟也。先是,官受調絹,尺度特長,任事因緣,共相進退,百姓苦之。津令悉依公尺,其輸物尤善者,賜以杯酒;所輸少劣,亦為受之,但無酒以示恥。於是人競相勸,官調更勝舊日。

魏太子尚幼,每出入東宮,左右乳母而已,宮臣皆不之知。詹事楊昱上言:"乞自今召太子必降手敕,令臣等翼從。"魏主從之,命宮臣在直者從至萬歲門。

魏御史中尉王顯問治書侍御史陽固曰:"吾作太府卿,府庫充實,卿以為何如?"固曰:"公收百官之祿四分之一,州郡贓贖,悉輸京師,以此充府,未足為多。且'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可不戒哉!"顯不悅,因事奏免固官。

《資治通鑑》 宋·司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