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宋紀十 起閼逢敦牂,盡著雍閹茂,凡五年



庚午,魏以遼西王常英為太宰。

壬午,以太傅義恭領揚州刺史,竟陵王誕為司空、領南徐州刺史,建平王寵為尚書令。

是歲,以故氐王楊保宗子元和為征虜將軍,楊頭為輔國將軍。頭,文德之從祖兄也。元和雖楊氏正統,朝廷以其年幼才弱,未正位號,部落無定主,頭先戍葭蘆,母妻子弟並為魏所執,而頭為宋堅守無貳心。雍州刺史王玄謨上言:"請以頭為假節、西秦州刺史,用安輯其眾。俟數年之後,元和稍長,使嗣故業。若元和才用不稱,便應歸頭,頭能藩扞漢川,使無虜患,彼四千戶荒州殆不足惜。若葭蘆不守,漢川亦無立理。"上不從。

孝建三年丙申,公元四五六年

春,正月,庚寅,立皇弟休范為順陽王,休若為巴陵王。戊戌,立皇子子尚為西陽王。壬子,納右衛將軍何瑀女為太子妃。瑀,澄之曾孫也。甲寅,大赦。

乙卯,魏立貴人馮氏為皇后。後,遼西郡公朗之女也;朗為秦、雍二州刺史,坐事誅,後由是沒入宮。

二月,丁巳,魏主立子弘為皇太子,先使其母李貴人條記所付託兄弟,然後依故事賜死。

甲子,以廣州刺史宗愨為豫州刺史。故事,府州部內論事,皆簽前直敘所論之事,置典簽以主之。宋世諸皇子為方鎮者多幼,時主皆以親近左右領典簽,典簽之權稍重。至是,雖長王臨藩,素族出鎮,典簽皆出納教命,執其樞要,刺史不得專其職任。及愨為豫州,臨安吳喜為典簽。愨刑政所施,喜每多違執,愨大怒,曰:"宗愨年將六十,為國竭命,正得一州如斗大,不能復與典簽共臨之!"喜稽顙流血,乃止。

丁零數千家匿井陘山中為盜,魏選部尚書陸真與州郡合兵討滅之。

閏月,戊午,以尚書左僕射劉遵考為丹陽尹。

癸酉,鄱陽哀王休業卒。

太傅義恭以南兗州刺史西陽王子尚有寵,將避之,乃辭揚州。秋,七月,解義恭揚州;丙子,以子尚為揚州刺史。時熒惑守南斗,上廢西州舊館,使子尚移治東城以厭之。揚州別駕從事沈懷文曰:"天道示變,宜應之以德。"今雖空西州,恐無益也。"不從。懷文,懷遠之兄也。

八月,魏平西將軍漁陽公尉眷擊伊吾,克其城,大獲而還。

九月,壬戌,以丹陽尹劉遵考為尚書右僕射。

冬,十月,甲申,魏主還平城。

丙午,太傅義恭進位太宰,領司徒。

十一月,魏以尚書西平王源賀為冀州刺史,更賜爵隴西王。賀上言:"今北虜遊魂,南寇負險,疆場之間,猶須防戍。臣愚以為,自非大逆、赤手殺人,其坐贓盜及過誤應入死者,皆可原宥,謫使守邊;則是已斷之體受更生之恩,徭役之家蒙休息之惠。"魏高宗從之。久之,謂群臣曰:"吾用賀言,一歲所活不少,增戍兵亦多。卿等人人如賀,朕何憂哉!"會武邑人石華告賀謀反,有司以聞,帝曰:"賀竭誠事國,朕為卿等保之,無此明矣。"命精加訊驗。華果引誣,帝誅之,因謂左右曰:"以賀忠誠,猶不免誣謗,不及賀者可無慎哉!"

十二月,濮陽太守姜龍駒、新平太守楊自倫帥吏民棄郡奔魏。

上欲移青、冀二州並鎮歷城,議者多不同。青、冀二州刺史垣護之曰:"青州北有河、濟,又多陂澤,非虜所向;每來寇掠,必由歷城。二州並鎮,此經遠之略也。北又近河,歸順者易。近息民患,遠申王威,安邊之上計也。"由是遂定。

元嘉中,官鑄四銖錢,輪郭、形制與五銖同,用費無利,故民不盜鑄。及上即位,又鑄孝建四銖,形式薄小,輪郭不成。於是盜鑄者眾,雜以鉛、錫;翦鑿古錢,錢轉薄小。守宰不能禁,坐死、免者相繼。盜鑄益甚,物價踴貴,朝廷患之。去歲春,詔錢薄小無輪郭者悉不得行,民間喧擾。是歲,始興郡公沈慶之建議,以為:"宜聽民鑄錢,郡縣置錢署,樂鑄之家皆居署內,平其準式,去其雜偽。去春所禁新品,一時施用,今鑄悉依此格。萬稅三千,嚴檢盜鑄。"丹陽尹顏竣駁之,以為:"五銖輕重,定於漢世,魏、晉以降,莫之能改;誠以物貨既均,改之偽生故也。今雲去春所禁一時施用;若巨細總行而不從公鑄,利己既深,情偽無極,私鑄、翦鑿盡不可禁,財華未贍,大錢已竭,數歲之間,悉為塵土矣。今新禁初行,品式未一,須臾自止,不足以垂聖慮;唯府藏空匱,實為重憂。今縱行細錢,官無益賦之理;百姓雖贍,無解官乏。唯簡費去華,專在節儉,求贍之道,莫此為貴耳。"議者又以為"銅轉難得,欲鑄二銖錢。"竣曰:"議者以為官藏空虛,宜更改鑄;天下銅少,宜減錢式以救交弊,賑國舒民。愚以為不然。今鑄二銖,恣行新細,於官無解於乏,而民間奸巧大興,天下之貨將糜碎至盡;空嚴立禁,而利深難絕,不一二年,其弊不可復救。民懲大錢之改,兼畏近日新禁,市井之間,必生紛擾。遠利未聞,切患猥及,富商得志,貧民困窘,此皆其不可者也。"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