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宋紀十 起閼逢敦牂,盡著雍閹茂,凡五年



魏定州刺史高陽許宗之求取不節,深澤民馬超謗毀宗之,宗之毆殺超,恐其家人告狀,上超詆訕朝政。魏高宗曰:"此必妄也。朕為天下主,何惡於超而有此言!必宗之懼罪誣超。"案驗,果然,斬宗之於都南。

金紫光祿大夫顏延之卒。延之子竣貴重,凡所資供,延之一無所受,布衣茅屋,蕭然如故。常乘贏牛笨車,逢竣鹵簿,即屏住道側。常語竣曰:"吾平生不憙見要人,今不幸見汝!"竣起宅,延之謂曰:"善為之,無令後人笑汝拙也。"延之嘗早詣竣,見賓客盈門,竣尚未起,延之怒曰:"汝出糞土之中,升雲霞之上。遽驕傲如此,其能久乎!"竣丁父憂,裁逾月,起為右將軍,丹陽尹如故。竣固辭,表十上;上不許,遣中書舍人戴明寶抱竣登車,載之郡舍,賜以布衣一襲,絮以彩綸,遣主衣就衣諸體。

大明元年丁酉,公元四五七年

春,正月,辛亥朔,改元,大赦。

壬戌,魏主畋於崞山;戊辰,還平城。魏以漁陽王尉眷為太尉,錄尚書事。

二月,魏人寇兗州,向無鹽,敗東平太守南陽劉胡。詔遣太子左衛率薛安都將騎兵,東陽太守沈法系將水軍,向彭城以御之,並受徐州刺史申坦節度。比至,魏兵已去。先是,群盜聚任城荊榛中,累世為患,謂之"任榛"。申坦請回軍討之,上許之。任榛聞之,皆逃散。時天旱,人馬渴乏,無功而還。安都、法系坐白衣領職。坦當誅,群臣為請,莫能得。沈慶之抱坦哭於市曰:"汝無罪而死。我哭汝於市,行當就汝矣!"有司以聞,上乃免之。

三月,庚申,魏主畋於松山;己巳,還平城。

魏主立其弟新成為陽平王。

上自即吉之後,奢淫自恣,多所興造。丹陽尹顏竣以藩朝舊臣,數懇切諫爭,無所迴避,上浸不悅。竣自謂才足乾時,恩舊莫比,當居中永執朝政;而所陳多不納,疑上欲疏之,乃求外出以占上意。夏,六月,丁亥,詔以竣為東揚州刺史,竣始大懼。

癸卯,魏主如陰山。

雍州所統多僑郡縣,刺史王玄謨上言:"僑郡縣無有境土,新舊錯亂,租課不時,請皆土斷。"秋,七月,辛未,詔並雍州三郡十六縣為一郡。郡縣流民不願屬籍,訛言玄謨欲反。時柳元景宗強,群從多為雍部二千石,乘聲皆欲討玄謨。玄謨令內外晏然以解眾惑,馳使啟上,具陳本末。上知其虛,遣主書吳喜撫慰之,且報曰:"七十老公,反欲何求!君臣之際,足以相保,聊復為笑,伸卿眉頭耳。"玄謨性嚴,未嘗妄笑,故上以此戲之。

八月,己亥,魏主還平城。

甲辰,徙司空、南徐州刺史竟陵王誕為南兗州刺史,以太子詹事劉延孫為南徐州刺史。初,高祖遺詔,以京口要地,去建康密邇,自非宗室近親,不得居之。延孫之先雖與高祖同源,而高祖屬彭城,延孫屬莒縣,從來不序昭穆。上既命延孫鎮京口,仍詔與延孫合族,使諸王皆序長幼。

上閨門無禮,不擇親疏、尊卑,流聞民間,無所不至。誕寬而有禮,又誅太子劭、丞相義宣皆有大功,人心竊向之。誕多聚才力之士,蓄精甲利兵,上由是畏而忌之,不欲誕居中,使出鎮京口;猶嫌其逼,更徙之廣陵。以延孫腹心之臣,故使鎮京口以防之。

魏主將東巡,冬,十月,詔太宰常英起行宮於遼西黃山。

十二月,丁亥,更以順陽王休范為桂陽王。

大明二年戊戌,公元四五八年

春,正月,丙午朔,魏設酒禁,釀、酤、飲者皆斬之;吉凶之會,聽開禁,有程日。魏主以士民多因酒致斗及議國政,故禁之。增置內外候官,伺察諸曹及州、鎮,或微服雜亂於府寺間,以求百官過失,有司窮治,訊掠取服;百官贓滿二丈者皆斬。又增律七十九章。

乙卯,魏如廣寧溫泉宮,遂巡平州;庚午,至黃山宮;二月,丙子,登碣石山,觀滄海;戊寅,南如信都,畋於廣川。

乙酉,以金紫光祿大夫褚湛之為尚書左僕射。

丙戌,建平宣簡王宏以疾解尚書令;三月,丁未,卒。

丙辰,魏高宗還平城,起太華殿。是時,給事中郭善明,性傾巧,說帝大起宮室。中書侍郎高允諫曰:"太祖始建都邑,其所營立,必因農隙,況建國已久,永安前殿足以朝會,西堂、溫室足以宴息,紫樓足以臨望;縱有修廣,亦宜馴致,不可倉猝。今計所當役凡二萬人,老弱供餉,又當倍之,期半年可畢。一夫不耕,或受之飢,況四萬人之勞費,可勝道乎!此陛下所宜留心也。"帝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