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漢紀二十二 起屠維赤奮若,盡著雍閹茂,凡十年



建始三年辛卯,公元前三零年

春,三月,赦天下徒。

秋,關內大雨四十餘日。京師民相驚,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躪,老弱號呼,長安中大亂。天子親御前殿,召公卿議。大將軍鳳以為:"太后與上及後宮可御船,令吏民上長安城以避水。"君臣皆從鳳議。左將軍王商獨曰:"自古無道之國,水猶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世無兵革,上下相安,何因當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訛言也!不宜令上城,重驚百姓。"上乃止。有頃,長安中稍定;問之,果訛言。上於是美壯商之固守,數稱其議;而鳳大慚,自恨失言。

上欲專委任王鳳,八月,策免車騎將軍許嘉,以特進侯就朝位。

張譚坐選舉不實,免。冬,十月,光祿大夫尹忠為御史大夫。

十二月,戊申朔,日有食之。其夜,地震未央宮殿中。詔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之士。杜欽及太常丞谷永上對,皆以為後宮女寵太盛,嫉妒專上,將害繼嗣之咎。

越巂山崩。

丁丑,匡衡坐多取封邑四百頃,監臨盜所主守直十金以上,免為庶人。

建始四年壬辰,公元前二九年

春,正月,癸卯,隕石於亳四,隕於肥累二。

罷中書宦官。初置尚書員五人。三月,甲申,以左將軍樂昌侯王商為丞相。

夏,上悉召前所舉直言之士,詣白虎殿對策。是時上委政王鳳,議者多歸咎焉。谷永知鳳方見柄用,陰欲自托,乃曰:"方今四夷賓服,皆為臣妾,北無熏葷、冒頓之患,南無趙佗、呂嘉之難,三垂晏然,靡有兵革之警。諸侯大者乃食數縣,漢吏制其權柄,不得有為,無吳、楚、燕、梁之勢。百官盤互,親疏相錯,骨肉大臣有申伯之忠,洞洞屬屬,小心畏忌,無重合、安陽、博陸之亂。三者無毛髮之辜,竊恐陛下舍昭昭之白過,忽天地之明戒,聽晻昧之瞽說,歸咎乎無辜,倚異乎政事,重失天心,不可之大者也。陛下誠深察愚臣之言,抗湛溺之意,解偏駁之愛,奮乾剛之威,平天覆之施,使列妾得人人更進,益納宜子婦人,毋擇好醜,毋避嘗字,毋論年齒。推法言之,陛下得繼嗣於微賤之間,乃反為福;得繼嗣而已,母非有賤也。後宮女史、使令有直意者,廣求於微賤之間,以遇天所開右,慰釋皇太后之憂慍,解謝上帝之譴怒,則繼嗣蕃滋,災異訖息!"杜欽亦仿此意。上皆以其書示後宮,擢永為光祿大夫。

夏,四月,雨雪。

秋,桃、李實。

大雨水十餘日,河決東郡金堤。先是清河都尉馮逡奏言:"郡承河下流,土壤輕脆易傷,頃所以闊無大害者,以屯氏河通兩川分流也。今屯氏河塞,靈鳴犢口又益不利,獨一川兼受數河之任,雖高增堤防,終不能泄。如有霖雨,旬日不霽,必盈溢。九河故跡,今既滅難明,屯氏河新絕未久,其處易浚;又其口所居高,於以分殺水力,道里便宜,可復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備非常。不豫修治,北決病四、五郡,南決病十餘郡,然後憂之,晚矣!"事下丞相、御史,白遣博士許商行視,以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後三歲,河果決於館陶及東郡金堤,泛濫兗、豫,入平原、千乘、濟南,凡灌四郡、三十二縣,水居地十五萬餘頃,深者三丈;壞敗官亭、室廬且四萬所。

冬,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以對方略疏闊,上切責其不憂職,自殺。遣大司農非調調均錢穀河決所灌之郡,謁者二人發河南以東船五百〈木叟〉,徙民避水居丘陵九萬七千餘口。

壬戌,以少府張忠為御史大夫。

南山群盜傰宗等數百人為吏民害。詔發兵千人逐捕,歲餘不能禽。或說大將軍鳳,以"賊數百人在轂下,討不能得,難以示四夷;獨選賢京兆尹乃可。"於是鳳薦故高陵令王尊,征為諫大夫,守京輔都尉,行京兆尹事。旬月間,盜賊清;後拜為京兆尹。

上即位之初,丞相匡衡復奏:"射聲校尉陳湯以吏二千石奉使,顓命蠻夷中,不正身以先下,而盜所收康居財物,戒官屬曰:'絕域事不覆校。'雖在赦前,不宜處位。"湯坐免。後湯上言:"康居王侍子,非王子。"按驗,實王子也。湯下獄當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