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魏紀八 起昭陽作噩,盡旃蒙大淵獻,凡三年



夏侯霸之入蜀也,邀玄欲與之俱,玄不從。及司馬懿薨,中領軍高陽許允謂玄曰:"無復憂矣!"玄嘆曰:"士宗,卿何不見事乎!此人猶能以通家年少遇我,子元、子上不吾容也。"及下獄,玄不肯下辭,鍾毓自臨治之。玄正色責毓曰:"吾當何罪!卿為令史責人也,卿便為吾作!"毓以玄名士,節高,不可屈,而獄當竟,夜為作辭,令與事相附,流涕以示玄;玄視,頷之而已。及就東市,顏色不變,舉動自若。

李豐弟翼,為兗州刺史,司馬師遣使收之。翼妻荀氏謂翼曰:"中書事發,可及詔書未至赴吳,何為坐取死亡!左右可共同赴水火者為誰?"翼思未答,妻曰:"君在大州,不知可與同死生者,雖去亦不免!"翼曰:"二兒小,吾不去,今但從坐身死耳,二兒必免。"乃止,死。

初,李恢與尚書僕射杜畿及東安太守郭智善,智子沖,有內實而無外觀,州里弗稱也。沖嘗與李豐俱見畿,既退,畿嘆曰:"孝懿無子;非徒無子,殆將無家。君謀為不死也,其子足繼其業。"時人皆以畿為誤。及豐死,沖為代君太守,卒繼父業。

正始中,夏侯玄、何晏、鄧颺俱有盛名,欲交尚書郎傅嘏,嘏不受。嘏友人荀粲怪而問之,嘏曰:"太初志大其量,能合虛聲而無實才。何平叔言遠而情近,好辯而無誠,所謂利口覆邦國之人也。鄧玄茂有為而無終,外要名利,內無關鑰,貴同惡異,多言而妒前;多言多釁,妒前無親。以吾觀此三人者,皆將敗家;遠之猶恐禍及,況昵之乎!"嘏又與李豐不善,謂同志曰:"豐飾偽而多疑,矜小智而昧於權利,若任機事,其死必矣!"

辛亥,大赦。

三月,廢皇后張氏,夏,四月,立皇后王氏,奉車都尉夔之女也。

狄道長李簡密書請降於漢。六月,姜維寇隴西。

中領軍許允素與李豐、夏侯玄善。秋,允為鎮北將軍、假節、都督河北諸軍事。帝以允當出,詔會群臣,帝特引允以自近;允當與帝別,涕泣歔欷。允未發,有司奏允前放散官物,收付廷尉,徙樂浪,未至,道死。吳孫峻驕矜淫暴,國人側目。司馬桓慮謀殺峻,立太子登之子吳侯英;不克,皆死。

帝以李豐之死,意殊不平。安東將軍司馬昭鎮許昌,詔召之使擊姜維。九月,昭領兵入見,帝幸平樂觀以臨軍過。左右勸帝因昭辭,殺之,勒兵以退大將軍;已書詔於前,帝懼,不敢發。

昭引兵入城,大將軍師乃謀廢帝。甲戌,師以皇太后令召群臣會議,以帝荒淫無度,褻近倡優,不可以承天緒;群臣皆莫敢違。乃奏收帝璽綬,歸藩於齊。使郭芝入白太后,太后方與帝對坐,芝謂帝曰:"大將軍欲廢陛下,立彭城王據!"帝乃起去。太后不悅。芝曰:"太后有子不能教,今大將軍意已成,又勒兵於外以備非常,但當順旨,將復何言!"太后曰:"我欲見大將軍,口有所說。"芝曰:"何可見邪!但當速取璽綬!"太后意折,乃遣傍侍御取璽綬著坐側。芝出報師,師甚喜。又遣使者授帝齊王印綬,使出就西宮。帝與太后垂涕而別,遂乘王車,從太極殿南出,群臣送者數十人,司馬孚悲不自勝,餘多流涕。

師又使使者請璽綬於太后。太后曰:"彭城王,我之季叔也,今來立,我當何之!且明皇帝當永絕嗣乎?高貴鄉公,文皇帝之長孫,明皇帝之弟子。於禮,小宗有後大宗之義,其詳議之。"丁丑,師更召群臣,以太后令示之,乃定迎高貴鄉公髦於元城。髦者,東海定王霖之子也,時年十四,使太常王肅持節迎之。師又使請璽綬,太后曰:"我見高貴鄉公,小時識之,我自欲以璽綬手授之。"冬,十月,己丑,高貴鄉公至玄武館,群臣奏請舍前殿,公以先帝舊處,避止西廂;群臣又請以法駕迎,公不聽。庚寅,公入於洛陽,群臣迎拜西掖門南,公下輿答拜,儐者請曰:"儀不拜。"公曰:"吾人臣也。"遂答拜。至止車門下輿,左右曰:"舊乘輿入。"公曰:"吾被皇太后征,未知所為。"遂步至太極東堂,見太后。其日,即皇帝位於太極前殿,百僚陪位者皆欣欣焉。大赦,改元。為齊王築宮於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