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魏紀五 起旃蒙單閼,盡強圉大荒落,凡三年



中山恭王兗疾病,令官屬曰:"男子不死於婦人之手,亟以時營東堂。"堂成,輿疾往居之。又令世子曰:"汝幼為人君,知樂不知苦,必將以驕奢為失者也。兄弟有不良之行,當造膝諫之,諫之不從,流涕喻之,喻之不改,乃白其母,猶不改,當以奏聞,並辭國土。與其守寵罹禍,不若貧賤全身也。此亦謂大罪惡耳,其微過細故,當掩覆之。"冬,十月,己酉,袞卒。

十一月,丁酉,帝行如許昌。

是歲,幽州刺史王雄使勇士韓龍刺殺鮮卑軻比能。自是種落離散,互相侵伐,強者遠遁,弱者請服,邊陲遂安。

張掖柳谷口水溢涌,寶石負圖,狀象靈龜,立於川西,有石馬七及鳳皇、麒麟、白虎、犧牛、璜玦、八卦、列宿、孛彗之象,又有文曰"大討曹"。詔書班天下,以為嘉瑞。任令於綽連齎以問巨鹿張臶,臶密謂綽曰:"夫神以知來,不追已往,祥兆先見,而後廢興從之。今漢已久亡,魏已得之,何所追興祥兆乎!此石,當今之變異而將來之符瑞也。"

帝使人以馬易珠璣、悲翠、玳瑁於吳,吳主曰:"此皆孤所不用,而可以得馬,孤何愛焉。"皆以與之。

青龍四年丙辰,公元二三六年

春,吳人鑄大錢,一當五百。

三月,吳張昭卒,年八十一。昭容貌矜嚴,有威風,吳主以下,舉邦憚之。

夏,四月,漢主至湔,登觀阪,觀汶水之流,旬日而還。

武都氐王符健請降於漢;其弟不從,將四百戶來降。

五月,乙卯,樂平定侯董昭卒。

冬,十月,己卯,帝還洛陽宮。

甲申,有星孛於大辰,又勃於東方。高堂隆上疏曰:"凡帝王徙都立邑,皆先定天地、社稷之位,敬恭以奉之。將營宮室,則宗廟為先,廄庫為次,居室為後。今圜丘、方澤、南北郊、明堂、社稷神位未定,宗廟之制又未如禮,而崇飾居室,士民失業,外人鹹雲'宮人之用與軍國之費略齊',民不堪命,皆有怨怒。《書》曰:'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言天之賞罰,隨民言,順民心也。夫采椽、卑宮,唐、虞、大禹之所以垂皇風也;玉台、瓊室,夏癸、商辛之所以犯昊天也。今宮室過盛,天彗章灼,斯乃慈父懇切之訓。當崇孝子祗聳之禮,不宜有忽,以重天怒。"隆數切諫,帝頗不悅。侍中盧毓進曰:"臣聞君明則臣直,古之聖王惟恐不聞其過,此乃臣等所以不及隆也。"帝乃解。毓,植之子也。

十二月,癸巳,潁陰靖侯陳群卒。群前後數陳得失,每上封事,輒削其草,時人及其子弟莫能知也。論者或譏群居位拱默;正始中,詔撰群臣上書以為《名臣奏議》,朝士乃見群諫事,皆嘆息焉。

袁子論曰:或云:"少府楊阜豈非忠臣哉!見人主之非則勃然觸之,與人言未嘗不道。"答曰:"夫仁者愛人,施之君謂之忠,施於親謂之孝。今為人臣,見人主失道,直詆其非而播揚其惡,可謂直士,未為忠臣也。故司空陳群則不然,談論終日,未嘗言人主之非;書數十上,外人不知。君子謂群於是乎長者矣。"

乙未,帝行如許昌。

詔公卿舉才德兼備者各一人,司馬懿以兗州刺史太原王昶應選。昶為人謹厚,名其兄子曰默,曰沈,名其子曰渾,曰深,為書戒之曰:"吾以四者為名,欲使汝曹顧名思義,不敢違越也。夫物速成則疾亡,晚就而善終,朝華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是以君子戒於闕黨也。夫能屈以為伸,讓以為得,弱以為強,鮮不遂矣。夫毀譽者,愛惡之原而禍福之機也。孔子曰:'吾之於人,誰毀誰譽。'以聖人之德猶尚如此,況庸庸之徒而輕毀譽哉!人或毀己,當退而求之於身。若己有可毀之行,則彼言當矣;若己無可毀之行,則彼言妄矣。當則無怨於彼,妄則無害於身,又何反報焉!諺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斯言信矣!"

景初元年丁巳,公元二三七年

春,正月,壬辰,山茌縣言黃龍見。高堂隆以為:"魏得土德,故其瑞黃龍見,宜改正朔,易服色,以神明其政,變民耳目。"帝從其議。三月,下詔改元,以是月為孟夏四月,服色尚黃,犧牲用白,從地正也。更名《太和歷》曰《景初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