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周紀二 起昭陽赤奮若,盡上章困敦,凡四十八年

◎周紀二(起昭陽赤奮若,盡上章困敦,凡四十八年)

○顯王

元年癸丑,公元前三六八年

齊伐魏,取觀津。

趙侵齊,取長城。

三年乙卯,公元前三六六年

魏、韓會於宅陽。

秦敗魏師、韓師於洛陽。

四年丙辰,公元前三六五年

魏伐宋。

五年丁巳,公元前三六四年

秦獻公敗三晉之師於石門,斬首六萬。王賜以黼黻之服。

七年己未,前三六二年

魏敗韓師、趙師於澮。秦、魏戰於少梁,魏師敗績;獲魏公孫痤。

衛聲公薨,子成侯速立。

燕桓公薨,子文公立。

秦獻公薨,子孝公立。孝公生二十一年矣。是時河、山以東強國六,淮、泗之間小國十餘,楚、魏與秦接界。魏築長城,自鄭濱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漢中,南有巴、黔中;皆以夷翟遇秦,擯斥之,不得與中國之會盟。於是孝公發憤,布德修政,欲以強秦。

八年庚申,公元前三六一年

孝公令國中曰:"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醜莫大焉。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徙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於是衛公孫鞅聞是令下,乃西入秦。公孫鞅者,衛之庶孫也,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賢,未及進。會病,魏惠王往問之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諱,將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衛鞅,年雖少,有奇才,願君舉國而聽之!"王嘿然。公叔曰:"君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王許諾而去。公叔召鞅謝曰:"吾先君而後臣,故先為君謀,後以告子。子必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殺臣乎?"卒不去。王出,謂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國聽衛鞅也,既又勸寡人殺之,豈不悖哉!"衛鞅既至秦,因嬖臣景監以求見孝公,說以富國強兵之術。公大悅,與議國事。

十年壬戌,公元前三五九年

衛鞅欲變法,秦人不悅。衛鞅言於秦孝公曰:"夫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是以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甘龍曰:"不然。緣法而治者,吏習而民安之。"衛鞅曰:"常人安於故俗,學者溺於所聞,以此兩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與論於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賢者更禮,不肖者拘焉。"公曰:"善。"以衛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令民為什伍而相收司、連坐,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不告奸者與降敵同罰。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為私鬥者,各以輕重被刑大小。僇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國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數。於是太子犯法。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國道不拾遺,山無盜賊,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來言令便。衛鞅曰:"此皆亂法之民也!"盡遷之於邊。其後民莫敢議令。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於民,民保於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善為國者不欺其民,善為家者不欺其親。不善者反之:欺其鄰國,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離心,以至於敗。所利不能藥其所傷,所獲不能補其所亡,豈不哀哉!昔齊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晉文公不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棄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廢徙木之賞。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稱刻薄,又處戰攻之世,天下趨於詐力,猶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況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