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通過的斑竹Littlehai的ACCA考試經驗

經常會有網上的朋友問我是怎么學習acca的以及心得體會什麼的,說實話,我挺怕回答這樣的問題的,因為我發現除了老套而又實在的“看書做題再看書再做題”外,能說的真的不多。
回憶一下我自己當初是怎么考的:
我一般一門課是120-180個小時
1.看一遍書要100-120小時(因為我的英語不好,所以看的慢)
2.做題10-40小時
3.把錯的地方搞懂20-40小時
從備考的角度來看,以上三個階段的效果分別為:1約是30%,2約是30%,3約是40%。上面這幾句話也是我前段時間對一個在特派辦正準備考試的朋友說的,他當時很忙最缺的是時間。我說的很簡短,他也一下子就明白了我話中的關鍵。
(補充一下,如果從學習的角度來看,我覺得三階段的效果則是:1為60%,2為20%,3為20%)
上面只是個人的一點體會,對於大家來說,儘快掌握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有效的。有一點對任何人都適用,那就是多思考,少死記。學的死會越學越累,相反,思考的多理解的多,越往後才會越省力。
如果一定要再說點什麼,那就是八個字:理清思路,注重過程。

ps:
有很多初學acca的人都會覺得這種需要主觀性分析和大篇幅英語論述的考試方式有些難度,我在以前的一個帖子中曾經這樣寫到:
正像你所說的那樣,初學acca的人一般都會有這個問題
我想除了提高英語水平外,在短期的應試中或許可以考慮以下方式:
多看看examiner給的model answer中的結構和順序,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注意知識點,而不是展開性和修飾性的論述
對知識點把握住了,自己在答題的時候就先有了一個綱。可以先把這個綱列出來,然後從每一個點引申開,結合case做分析和論述
語言上的障礙是肯定存在的,畢竟不是我們的母語。在答題的時候不要把重點放在語法和表達方式上(時間恐怕也不允許),儘量用簡單句,把你的思路體現出來
形容詞和語法的錯誤不是致命的,關鍵是要讓examiner明白你在說什麼,只要分析和論述有道理,簡單的表達也能得到相應的分數
並不一定是寫的越多就越好,如果密密麻麻都是文字,但思路和條理不夠清晰,那能得分的point只怕也有可能湮沒在其中而被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