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EMBA昂貴學費換來怎樣的盛宴(三)

  平台“價值”有多大?

從誕生的那一天起,中國emba教育似乎就充滿了濃厚的重商氛圍。相對於已辦了十年的中國mba來說,中國emba的門檻顯然要低很多。有人戲稱,emba的e是“容易”(easy)或“昂貴”(expensive)的意思,因為企業老總們不必削尖腦袋參加入學考試。

還有句簡單的話,把emba和mba之間的關係說得十分清楚:mba關心“誰是我的老師”;emba則更關心“誰是我的同學”。國內一家著名的商學院招生廣告赫然標出一些國內企業界風雲人物的名字,其中一些名字在中國富豪榜上排名前20位,廣告詞極具誘惑力:“在這裡,你可以叫他們同學。”

“上課並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班裡有很多來自不同地方、做不同事情的成功人士,這個平台很有價值。”幾位在武漢大學攻讀emba的學員,一個月之中只花四五天時間去上課。當記者問及選讀emba學位初衷時,他們作出了這樣的回答。

採訪中,記者發現這種心態在emba學員中很有普遍性,這或許是emba班又被稱為“富人俱樂部”的原因吧。許多學員看中的是和他們一起學習的emba同學這一含金量很高的“特殊關係網”,並大都認為這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非常有幫助”。

而在大打“校友牌”的今天,一些學校也不否認創辦emba班是“醉翁之意”。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張中華介紹說:“學校不僅不與學院分成,反而撥出經費支持辦emba。同樣,今年在浙江開設教學點並不指望在學員身上獲多大利潤。教授們的飛機票、食宿費用都由學校承擔,卻沒有多收學員一分錢,與到武漢讀的費用完全一樣。”

張中華說,emba學員都是企事業單位或政府機構的高層管理人員,他們是學校的一筆巨大財富,對學校各方面發展都有益處。僅以學生就業為例,將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學生面試遇到的“法官”,很可能就是這些學員。

但對於“emba=特殊關係網”的這一觀點,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厲以寧教授不完全認可。他認為,衡量中國emba教育成功與否,除了“關係網”這個指標外,還要考慮另外兩個關鍵指標:一是看其學員畢業以後的年薪能達到怎樣水平;二是看學員知識增量狀況。

不管emba的平台價值有多大,一個不容否認的現實是,emba學員們正在日益成為他們所在領域的引導力量。也就是說,不是選擇了emba就能成為精英,但的確越來越多的精英在選擇e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