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MBA聯考-管理模擬試題二及答案(8)

案例3:南港電子公司(每小題2分,共10分) 
南港電子公司坐落在中國沿海一個大開放城市,是製造精密電子儀器的合資企業,到1992年底為止,正式合資已近一年了。總經理保羅•馬洛面對著所取得的成績及所發生的問題可謂喜憂參半,喜的是公司在這一年時間裡已取得相當成績,某項主要產品獲得了國際權威電子機構認可的質量合格證書,前不久美國一家雜誌的記者來訪,保羅還大談一通公司進展;憂的是工人們的不滿情緒溢於言表,不僅牢騷很多,而且工作消極被動。他就曾親眼見到一些工人上班時間打瞌睡,有人甚至坐在工具機上休息。中國人簡直是個謎,不但跟美國人大不相同,就跟他打過交道的幾個東南亞國家的工人也不同。近來居然有30多名工人正式打報告要求調回原單位,聽說還有更多人有此意向,這直接影響到公司的工作效率及質量,必須下決心及時加以解決,記得有人曾提醒他,到中國搞管理要注意文化差異,但他覺得,問題在於這些中國人的思想認識跟不上西方的現代管理方法。 
合資前後 
南港電子公司是由中、美、港三方合資的企業,首期投資額為3千萬美元。中方由南江電子總公司出資入股,占50%股權;美方由bw公司出資,占股權35%;港方dk公司占股權15%,廠址直接設在南江電子總公司下屬的南江導航雷達廠,幹部與職工也大多是雷達廠的原班人馬。 
該雷達廠前身791廠原本是一家生產海軍用雷達的軍工企業,80年代初軍轉民時,成為電子局下屬綜合性電子企業“南江電子總公司”的一家分廠,原廠里的大部分現役軍人也都直接轉業,繼續留在雷達廠工作。 
隨著改革開放,搞活經濟等政策的不斷深化,南江電子總公司的業務迅速擴大,技術力量的發展已跟不上形勢。1988年,為了利用外資,引進先進設備、技術和管理方法,南江電子總公司開始積極尋找合資的外商夥伴。他們首先找到的是香港的dk公司,該公司與美國大型電子企業bw公司有傳統的聯繫,bw公司是名列美國500強之一,享有盛譽的跨國性大企業,其電子產品中也不乏軍工用品,與國防機構聯繫較多。通過dk公司引見,南江與bw公司歷經為期3年的談判,終於達成三家合資協定,1991年1月,正式宣告“南港電子公司”成立。南江電子總公司的總經理兼任合資企業董事長,bw公司的保羅馬洛被任命為總經理。中方的李立三和港方的何冰清分別擔任主管生產和財務的副總經理。由於何冰清是位資深的財會專家,經驗豐富,因而兼任公司的總會計師。 
李立三原是南江導航雷達廠的廠長,1962年畢業於某重點大學電子系,後被分配到海軍,從事技術工作。70年代初,被提拔為管理幹部,直到1979年擔任起了791廠主管生產的副廠長;成立南江導航雷達廠時,他又被提升為廠長。 
保羅今年58歲,曾在海軍服役,擔任技術軍官,退役後加入bw公司,一直從事電子產品的銷售,作過地區銷售經理,也曾在馬來西亞等幾個東南亞國家中bw公司的分公司擔任過總經理,成績可觀。他知道bw公司在中國投資是看中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及廉價勞力。初訪南江導航雷達廠時,保羅對那裡的技術力量和產品質量印象很深,但該廠的管理很落後,基層管理者整天在一線幹活,像個高級技工,責任不明、賞罰不清,大鍋飯現象嚴重。他決心向南港推行西方的管理制度,改變現狀。 
在合資的過程中,原南江導航雷達廠的工人、幹部可自願與新公司重新簽定契約,不願簽契約者,回南江電子總公司重新分配。 
由於南江電子總公司歷來效益不錯,職工福利在該地區範圍內是數一數二的,因此很多職工對是否參加合資企業猶豫不決,加上傳統的認為合資企業工作無保障,更使一些工人下不了決心。在此情況下,南江電子總公司決定保證合資企業中原雷達廠職工(新招聘者除外),可享受南江電子總公司原有的一切待遇,並且一旦被合資企業解僱,南江電子總公司將負責重新安排工作,最後,原1082名雷達廠職工中,有887人與新公司正式簽訂了契約。 
合資後,公司對組織結構進行了重新調整,總監以上的正職均由美方派人擔任,正職經理也部分由美方擔任;對中方管理人員也進行了重新安排,除上層管理者由總經理任命外,對基層管理者採取了“最佳化組合”的方式:經理任命主任,主任再挑選手下的班組長和工人,落選的前雷達廠幹部到基層當工人。 
保羅還親自與負責人事與培訓的經理羅賓一道,為主任及經理們制定了嚴格的職務說明,規定他們不許親自乾工人的工作,要承擔起管理者的責任來。同時,他們制定並實行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公司自上而下共分18級,總經理倡(總經理為18一17級,總監為16―15級,經理為14―12級,主任為11一9級,工人為7一1級;在工人的級別當中,每一部門有相應的名額比例,只能按比例提級。為刺激工人的積極性,在級別工資上也拉開檔次,保羅希望通過打破原來工人與管理者收入差別不大的傳統,刺激管理者真正承擔起責任來。合資後工人與管理者的實際收入差距較大,每月工人與主任的總收入差可達300元左右。 
合資以來的問題 
據大致了解,公司中約有200人不滿現狀,生產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但由於主任和經理們嚴格的控制,任務還勉強可以完成。 
保羅對此覺得不可思議,他想:“合資後工人的工資普遍至少增加了1/3,他們不但不好好乾活,居然還有人要走。要走嗎,我們並不恐懼,總歸有的是後來人,但也不應該便宜了他們。如今他們走了以後還可到南江電子總公司找份好工作。契約中的這一條,當初定的時候我就不同意,如果沒有這條後路,看他們還鬧著要走?合資以後招來的那些人,就聽話多了。” 
為了更深一步了解各方面的意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保羅從某諮詢機構請來一位調查員,以中方代表的身份,聽取各層次人員對合資以來公司經營的意見和看法。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調查員向保羅遞交了一份書面報告,如實反映了各個層次人員的想法,其中令保羅感到意外的是,中上層管理人員也牢騷滿腹。 
李立三:“我雖是中方最高層幹部,卻沒有實權,幾乎是一個形同虛設的傀儡,最多只能執行一點總經理布置的具體工作,他不了解中國情況,表面上願意聽取我的意見,實際上是我行我素。公司里一些重要職務都有美國人頂著,中方人員權力很有限,我毫無辦法,一切只好由他們去吧。保羅說:‘合資協定上明確規定要學習美國先進管理技術。’我說,規定是學你先進的一面,不先進的學個啥?他說美國的還能有不先進的?那好,這回我倒要看看美國‘先進的’管理方法到底有多大神通!” 
王應洪(生產部經理):“我們這位美國部長簡直是‘太上皇’,什麼都是他對,經常大發雷霆,武斷得很。他瞧不起咱中國人,常對工人大喊大叫,好多工作我們明明幹得不錯,偏要再去美國高價聘請一些洋技工來,他們的技術也不比我們高明,工資卻高出我們幾十上百倍,很多人對此不服氣。再說,我們現在用的許多東西都從美國進口,連拖把、掃帚、工作服也要進口,這不是浪費嗎?說是引進新設備,合資一年了,沒見多少新設備,卻進口不少零部件,有些零部件明明我們國內也有,質量也不差,他們這是向中國銷產品,花這些錢,我們覺得心痛。光叫中方幹部學現代管理,我看他們老美自己首先就該學。” 
安啟文(一車間調試工段主任):“我原在海軍服役,後來到791廠工作,我們的優良傳統是官兵一致,幹部帶頭。如今這兒的美國人要求我們不要乾具體活兒,只能搞管理,說是‘給你高薪不是要你作高級技工,而是要你管理。’可哪有那么多管理工作?再說這么一來,疏遠了民眾,大家有怨言,‘錢多拿那些。還甩大袖子,整天別個步話機逛悠:’我們自己也過意不去。” 
李明仁(四車間總裝工段五級工):“剛來時挺高興的。以為能多掙點錢,但如今錢拿的並不多,比對面的合資飲料廠少拿多了,活兒卻重了不少;並且公司根本不重視我們,對工人也不關心,烘乾組工人整天高溫作業,加熱爐還是半自動,但根本不讓工人們休息,稍微坐一會兒,就說你懶,最後乾脆連凳子都給撤走了。合資前我們不但可以坐下休息,車間還有報紙可閱讀,現在倒好,有事沒事也得站在那兒,當官的只知道監視工人,你幹活兒他看不見,伸一下懶腰他肯定就會走上前來。” 
施萬春(二車間三級工):“現在七級、五級的位置都是滿的,乾一輩子也不一定能混上個七級工,主任那么年輕,這輩子算是沒希望了。說是按考試成績定級別,成績也不公布,幹了十幾年的老工人只是個三級工,剛招聘來的小翻譯卻都是五級工。有的三級工技術並不比五級工差,實際上很多三級工都在乾五級工的活兒,拿三級工的錢。不乾吧,說你不服從領導,要扣分;乾吧,又覺得生氣。” 
劉長惠(四車間質檢員):“以前我們是主人,還有職代會可以發表意見,現在強調一級管一級,有問題逐級上報,這一弄,我們從主人變成了雇員。以前工人可以直接找廠長解決問題,現在只許找主任,主任給不給你向上反映,會不會走樣,有沒有人聽,誰知道,合資快一年了,很多人還認不出哪一位‘老外’是總經理。” 
“也不知道公司里是誰說了算,外國人說制度都是中國人定的,而中方幹部則什麼都是‘外國人說的’,我們這些小工人只有閉眼乾活兒的份兒;時間長了,也懶得管那么多,上面叫乾什麼,咱就乾什麼,只要月月能拿到錢就行了。” 
結尾 
從合資的第一天開始,保羅就信心十足,他希望將南港電子公司建成世界級企業,在發展內部能力的同時,他也致力於國內外市場的開發。一年來,的確取得了許多突破性進展,並且前景十分樂觀。然而面對現存的問題,保羅也意識到,要鞏固現有成績,取得更大的進展,必須改變現狀。他琢磨著如何開展工作,從哪兒入手?怎樣才能調動全體職工積極性?問題的根源究竟出在哪兒?

根據以上情況,回答以下問題: 
51.通過閱讀本案例,你認為南港電子公司在管理上存在的最大問題是: 
a.工人們懶散作風嚴重,嚮往國企的清閒,無拘無束 
b.洋經理缺乏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對中國人硬搬完全美國式的管理作風。 
c.對工人們要求太嚴格,工人壓力太大 
d.在工人中存在著同工不同酬現象


52.目前,跨國公司不斷出現,全球化經營日益發展,在不同國家之間存在著文化差異,這種差異: 
a.對跨國企業的經營無影響 
b.對公司的影響很大,不慎重處理,甚至能導致公司破產 
c.只有按照東道國的經營方式進行,才能使差異降至最小 
d.這種差異會隨著國家之間經濟交流的日益增加,逐漸消失


53.該公司在高層管理人員的配備上存在的主要問題不包括: 
a.中方人員太少,美方人員大多,公司在管理上難以達到中西方的融合 
b.高層管理人員不了解工人的思想,無法同下層人員溝通 
c.管理人員各自為政,缺乏交流合作 
d.中方管理人員無實權,無法進行決策 


54.通過閱讀本案例,你認為保羅在提高工人積極性方面所採取的措施主要不足是: 
a.不適合中國的工人,因為在中國,工人喜歡平易近人、與他們同甘共苦的管理者,而不是拿著鞭子監督他們的監工 
b.把人看作xy理論中的y人 
c.是一種現代化的西方管理方式 
d.在實施中存在很多偏差,沒有真正體現其激勵與約束的作用


55.工人有意見或建議只能向車間主任反映,車間主任再向經理反映,一層一層向上傳遞,這種溝通方式: 
a.便於問題的解決 
b.導致信息歪曲,傳遞時間長 
c.通過一級一級篩選解決,減輕了總經理的負擔 
d.有利於工人表達心聲 


參考答案: 
51.b 52.b 53.c 54.d 5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