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財務與會計》的相關知識點(三)

4.資產負債率 
(1)資產負債率的計算
資產負債率也稱負債比率、舉債經營比率,是指負債總額對全部資產總額之比,即: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該指標用來衡量企業利用債權人提供資金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反映債權人發放貸款的安全程度。
(2)資產負債率的評價
負債比率越高,說明企業利用債權人提供資金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越強,而債權人發放貸款的安全程度越低,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越弱;反之則反。
企業資產負債率若大於100%,說明企業資不抵債,債權人的本金可能都不能收回。
5.有形資產負債率
有形資產負債率是企業負債總額與有形資產總額的比率,即:
有形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無形資產淨值)×100%
該指標是資產負債率的延伸,能夠更加客觀地評價企業償債能力。
注意:在資產總額中如果待攤費用和遞延資產(或長期待攤費用)的金額較大,在計算該指標時也應從資產總額中扣除。
6.產權比率
(1)產權比率的計算
產權比率也稱負債對所有者權益的比率,是負債總額與所有者權益總額的比率,即:
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100%
該指標表明由債權人提供的和由投資者提供的資金來源的相對關係,反映企業基本財務結構是否穩定。
(2)產權比率的評價
產權比率越高,說明企業償還長期債務的能力越弱;產權比率越低,說明企業償還長期債務的能力越強。
7.已獲利息倍數
(1)已獲利息倍數的計算
已獲利息倍數是企業息稅前利潤與利息費用的比率,即:
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注意公式中的利息費用是支付給債權人的全部利息,包括財務費用中的利息和計入固定資產的利息。已獲利息倍數反映企業用經營所得支付債務利息的能力。
(2)已獲利息倍數的評價
一般來說,已獲利息倍數至少應等於1.該項指標越大,說明支付債務利息的能力越強;指標越小,說明支付債務利息的能力越弱。
(二)反映營運能力的比率
1.應收賬款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是反映應收賬款周轉速度的比率,有兩種表示方法:應收賬款周轉次數和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1) 應收賬款周轉次數的計算及評價
應收賬款周轉次數用來反映年度內應收賬款平均變現的次數。計算公式為:
應收賬款周轉次數=銷售收入淨額÷應收賬款平均餘額
其中,銷售收入淨額=銷售收入-銷售退回、折讓、折扣
應收賬款平均餘額=(期初應收賬款+期末應收賬款)÷2
注意:應收賬款平均餘額是指未扣除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金額
應收賬款周轉次數是一個正指標,周轉次數越多,說明應收賬款的變現能力越強,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水平越高;周轉次數越少,說明應收賬款的變現能力越弱,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水平越低。
(2)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的計算及評價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用來反映年度內應收賬款平均變現一次所需要的天數。計算公式為:應收賬款周轉天數=360÷應收賬款次數=應收賬款平均餘額×360÷銷售收入淨額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是一個反指標,周轉天數越少,周轉次數越多,說明應收賬款的變現能力越強,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水平越高;周轉天數越多,周轉次數越少,說明應收賬款的變現能力越弱,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水平越低。
2.存貨周轉率
存貨周轉率是反映存貨周轉速度的比率,也有兩種表示方法:存貨周轉次數和存貨周轉天數。
(1)存貨周轉次數的計算及評價
存貨周轉次數反映年度記憶體貨平均周轉的次數,計算公式為:
存貨周轉次數=銷貨成本÷平均存貨
其中,平均存貨=(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存貨周轉次數越多,說明存貨周轉快,企業實現的利潤會相應增加,企業的存貨管理水平越高;存貨周轉次數越少,說明企業占用在存貨上的資金越多,存貨管理水平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