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後中國企業財務管理的市場走向

   一、加入wto後財務管理環境的變遷對財務管理的影響 

任何企業的財務活動和財務管理都是在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下展開的,加入wto後企業財務管理環境的變遷必定會對企業財務管理產生極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法規變化的影響。世界貿易組織(wto)是一個超國家的經濟立法和司法機構,由關貿總協定(gatt)、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和智慧財產權協定(trips)三部分組成,主要為所有貿易事務制定規範,協調衝突,維持秩序,講究效率和公平,所涉及的範圍包括關稅、市場準入、智慧財產權、傾銷、最惠國待遇、勞工、仲裁和制裁等方面。wto現已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共同成為21世紀世界經濟秩序中貿易、金融和發展三大領域中維持經濟秩序、協調經濟糾紛的主要支柱。加入wto後,wto的規範高於我國的經濟法律規範,我國的經濟立法不得與wto規範相牴觸,這就改變了企業財務管理的法律環境。企業不但要遵守《公司法》、《證券法》、《企業財務通則》等國內法律規範,而且要遵守wto的各項規範,這就要求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要儘快熟悉wto的各項協定,規範企業行為。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如果不熟悉這種變化後的新的法律法規環境,可能導致財務決策失誤,可能招致不必要的處罰或訴訟,甚至可能將自己推入破產或被惡意併購的深淵。 

2、財稅環境變化的影響。加入wto後,關稅將大幅削減,預計到2005年關稅平均稅率將降為10%左右,非關稅壁壘將逐步關稅化,其他各種主要稅種的收入也將受到不同的影響,這將直接影響我國企業的稅收籌劃。國家對國有企業的財政補貼支出將會減少直至取消,失去財政支撐,一方面使企業的資金來源減少,籌資的任務更加艱巨;另一方面,企業經營不再無後顧之憂,而代之以市場的殘酷抉擇。 

3、金融市場變化的影響。加入wto後,根據《服務貿易總協定》的基本要求及與有關wto成員國達成的雙邊協定,我國將逐步放鬆外資金融機構準入的範圍和區域限制,越來越多的外資金融機構進入我國。國內企業面臨廣闊的國際金融市場,短期、長期融資活動將更加活躍,國際貨幣市場、國際資本市場的波動對中國的影響必將使我國金融市場發生全面而深遠的變化,從而對企業籌資投資活動產生極大的影響。第一,金融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和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有效的提升了金融機構的服務水平,為我國企業籌資、投資和規避風險提供了多種可供選擇的組合方式。第二,金融衍生產品的進一步開發拓展了金融服務範圍,但同時也派生出利率風險、匯率風險、表外風險等新風險,使金融風險進一步加大,規避風險將成為人世後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最重要的課題之一。第三,國內外金融市場競爭的加劇,促使我國金融機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步伐進一步加快,金融機構自律性管理將進一步加強,國家對金融市場的監管也將進一步規範,必將使金融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得以更加有效地發揮。無論什麼性質的企業在金融市場都將處於公平競爭的地位,只能憑藉其良好的經濟效益、看好的市場前景與持續高速的增長而獲得資金,況且企業籌資有時還要受到各種保護性契約條款的限制。因此,對於企業尤其是一直享受“特殊”待遇的國有企業來說,籌資將更加艱辛,籌資的成本與風險將會更大。第四,加入wto後金融市場的變化,使我國企業無論在“真實資產”方面還是“金融資產”方面都將面臨許多新的投資機會。同時也應該看到,為了增強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我國企業尤其是一些資本和技術密集型企業就應該將其投資建立在高新技術產業基礎之上,但與之相伴的投資風險將會較大;另外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又將使報酬率趨於平均化,企業要獲得較高的投資報酬就必須努力降低投資成本和風險損失。企業投資的這些新變化,要求我們進一步提高企業投資決策的及時性、合理性和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