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改制後資金管理方法的探討

  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財務管理研究的對象和範圍也在隨之變化和深入,筆者就企業權益資金、折舊資金、公益資金、債權(債務)資金、其它資金(改制剝離及代管資金)等,存在的問題及治理方法,提出與同行切磋,以達到增進企業現有實力、保障職工權益、維護國家經濟秩序、促進良性循環、推動和諧發展的目的。


一、企業的權益資金 

1、實收資本 :應按公司章程(約定)歸集到位。貨幣要按時繳存銀行;設備、存貨要點交、驗收入庫,無形資產、車輛、房屋要辦理驗證、過戶等手續,屬於企業法人的財產要集合到法人財務賬目中核算,並制定企業財產管理制度,實施切實有效管理。

2、資本公積金: 來源要合法,核算要及時、正確,接受贈與的貨幣資金要存入基本賬戶,接受贈與的物資要辦理入庫,接收贈與的無形資產要辦理過戶、確認等合法手續。

3、盈餘公積金: 來源要清晰、合法。利潤分配增加的,要合法有序,接收劃轉(撥)要依據充分;其支出項目要真實有據,審批手續完備。

4、上級撥入資金:要按有關檔案及時辦理確認、登記手續,錢存銀行貨入庫,正確核算有制度,增減變化及依據與撥款單位同步、相對應。

5、未分配利潤 :來源於利潤分配科目的借方餘額,如企業虧損未能及時彌補,也可能是借方戶餘額,其期末餘額是借方或貸方餘額,直接調整著所有者權益的淨存量。

資本金、資本公積金,盈餘公積金,上級撥入資金,未分配利潤組成了企業的權益資金,這是企業生存的基礎。

權益資金方面正常存在的問題是:投資人的出資資本金不能準時、足額出資到位,構成了企業的先天性營養不良,如某市屬三建公司,靠聯營方式形成註冊資本金1200萬元,申報了國家房屋建築施工總承包二級資質證書,實質性擁有的可調度資金只有10多萬元及聯營企業的部分機械設備。為了完成承擔的工程項目施工任務,貸款100多萬元購置施工機械,周轉材料。這樣,小馬拉大車、高額的貸款利息、費用,難以消化,工程接轉不暢,機械、周轉材料閒置、損耗、失竊;人浮於事;出不了生產效益。其結果,收益不抵費用,最終只得以虧損、歇業告終。企業倒閉、所有物資、人員流散。造成了社會總資產和資源的損失。

留存收益也是權益資金的重要來源,收益來源於產品銷售、工程結算收入等。企業為社會造出了可用產品,就必須按時收回貨款、工程款。收入實現後,先上完稅,再補給成本(費用)消耗,剩餘的就歸集到利潤科目核算。這樣,企業為實現利潤指標的目的,就將資金管理,存貨管理,成本費用管理,債權、債務管理,對外投資管理,固定資產和其它資產及人力資源管理的等事項,擺到了重要日程,沒有利潤目標,自然就會放鬆上列八項管理,就會出現散亂現象。某施工企業是歷史悠久的老企業,由於利潤意識淡薄,管理制度的更新、修訂不及時,粗放經營,忽視環節和過程的控制,產值指標完成得很好,質量指標完成得也很出色,勞動生產率逐年上升,建設單位信譽也很好。但工程結算不及時,不能準確做到工程完工盤點、核算利潤,項目虧損金額高達數百萬元之巨也得不到反映。有多少企業能經得起這樣重創?

二、折舊資金

國家在固定資產折舊方面,有寬鬆的政策。企業應該認真學,全面用。固定資產核算的目的就是要完善管理,發揮效能,實現增值,實現更新換代,促進企業發展,增加競爭力和創利能力。折舊基金是固定資產價值的輔助核算,折舊費用可以合法進入成本費用。局外人看物狀,財會人計價值,擁有必要的固定資產(不動產)還能增強企業消化通貨膨脹的能力。但是固定資產的核算必須科學、合理。現代企業制度下,財產是企業法人所有,是股東權利。當固定資產消耗時,不按期將折舊費用計算,列入成本(費用)支出。就容易產生成本費用不實,易產生超量分配、超前消耗現象,造成更新固定資產經費不足。按時足額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後,對摺舊基金的管理也是企業經營者和出資人的一項重要任務。首先,折舊費用的存在形式是什麼?其次固定資產更新換代的目標和程式是什麼,現有財務制度都沒明確規定,這就要求企業管理者,理論聯繫實際,深入調查研究,制定出有利於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管理方法和措施,既能管好實物,又能控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