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估價問題研究--中級會計資格考試財務管理輔導

  證券估價是指計算並確定證券發行價格或購買價格的理財活動,在財務管理課程學習中是一個重要的計算問題。
 在學習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證券估價既包括債券的估價,也包括股票的估價。這是因為它們都是有價證券,都是企業籌資和投資的重要方式,其價格決定因素是相同的。
 2、證券估價既包括作為籌資者進行的證券發行價格的確認問題,也包括作為投資者進行的證券購買價格的確認問題。這是因為證券的價格只有買賣雙方所認可,交易行為才能完成。因此,證券估價是同一問題的兩個不同方面:對籌資者來說是證券發行價格的確認,而對投資者來說則是證券購買價格的確認。
3、證券的價格取決於證券持有期間的現金收入情況,具體講取決於證券持有期間的利息收入、股利收入及證券轉讓收回的貨幣收入。證券的價格與證券持有期間的上述現金收入同方向變動,並受該期間社會平均收益水平的制約。因此,證券估價首先就要估計持有期間和現金流量的分布,然後採用貼現的辦法計算證券的價格。
4、根據證券持有期間現金流量的分布情況,可分別採用年金現值或複利現值的方法計算。具體講,由於債券持有期間的現金收入表現為每期相等金額的利息收入和到期收回的本金,因此,對利息收入可按照年金現值計算,而對本金則可按照複利現值計算,兩者之和即為債券的價格(即債券的發行價格或購買價格) ;而股票持有期間的現金收入利表現為每期相等金額或不等金額的股息收入(這取決於公司採用何種股利政策)和轉讓股票時收回的投資金,因此,對股利收入可按照年金現值計算或按照複利現值計算,而對收回的投資則按照複利現值計算,兩者之和即為股票的價格(即股票的發行價格或購買價格) 。
5、在將證券持有期間現金流量貼現計算過程中,應把決策時的實際社會平均收益率(一般表現為銀行利率) 作為貼現率計算證券的現值。
6、證券投資的決策規則是:投資時,證券的交易價格應等於或低於證券的價格;發行時,證券的交易價格應等於或高於證券的價格。
例1、某公司於2000年1月1日申請於2000年3月1日發行面值1000元、券面利率10%、期限5年的債券,計畫發行總額為10000萬元。2000年3月1日該公司獲準發行債券,此時市場融資利率己升至12%。則該公司計算該債券發行價格如下:
持有期間每張債券利息支出為100元
每張債券到期支付本金為 1000元
則債券發行價格=100×(p/a,12%,5)+1000×(p/f,12%,5)
=100×3.6048+1000×0.5674
=927.88元
例2、a公司計畫在二級市場上購買d公司發行的股票,以實現多元化投資的目的。d公司1999年每股發放股利1.5元,根據以往年份股利分配的情況及經營潛力看,該公司將能保持每年5%的股利平均增長。a公司2000年8月1日每股普通股的市場價格為37.5元,d公司認為投資a公司必須獲得股東大會要求的不低於8%的收益率,否則不進行該項投資。則a公司計算d公司股票購買價格如下:
股票購買價格 =1.5×(1+5%)/(8%-4%)=39.375元
由於購買價格(39.375元)高於市場價格(37.5元),說明d公司股票的實際收益率高於a公司要求的收益率(8%),因而該項投資符合要求將被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