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難點、疑點精講》問題解答(二)

問題解答二

  7.提問:為什麼差額內部收益率大於等於基準收益率時,原始投資額大的方案較優,反之則投資少的較優?

  解答:計算“差額內部收益率”時,所有的“差量指標”都是用原始投資額大的方案的項目減去原始投資額小的方案的項目計算得出的,即作為一個“增資”方案來考慮的,“差額內部收益率”相當於“增資”方案的內部收益率,如果差額內部收益率大於或等於基準收益率,則表明增資方案可行,即應該選擇原始投資額大的方案;反之,則原始投資額少的方案較優。

  8.提問:如何理解“在採用獲利指數法進行互斥方案的選擇時,其正確的選擇原則不是選擇獲利指數最大的方案,而是在保證獲利指數大於1的條件下,使追加投資所得的追加收入最大化。”

  解答:(1)所謂的互斥方案指的是不能同時選擇的方案,獲利指數是一個相對數指標,可以看成是一元原始投資渴望獲得的現值淨收益,只反映投資的效率,不能反映投資的效益,所以,在採用獲利指數法進行互斥方案的選擇時,其正確的選擇原則不是選擇獲利指數最大的方案;

  (2)“追加投資所得的追加收入”是絕對數指標,可以用來進行互斥方案的選擇。舉例說明如下:現在有兩個互斥方案可供選擇,甲方案的獲利指數為1.2,乙方案的獲利指數為1.5,甲方案可獲得的追加收入為100萬元,乙方案可獲得的追加收入為80萬元,則應該選擇甲方案,而不能選擇乙方案。

  9.提問:除權日與除息日究竟誰在前,誰在後?

  解答:上市公司的股份每日在交易市場上流通,上市公司在送股、派息或配股的時候,需要定出某一天,界定哪些股東可以參加分紅或參與配股,定出的這一天是股權登記日。也就是說,在股權登記日這一天仍然持有或買進該公司股票的投資者,可以享有此次分紅或參與此次配股。

  對於公司股票來說,有普通股與優先股之分,普通股可以獲得股利,優先股只能獲得優先股息。一般來說,除權日是針對普通股而言的,也稱為除權交易日,是指股權登記日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即從該日開始購買公司普通股票的投資者將不能取得公司上一個宣告日公布的股利。而除息日則是針對優先股的,也稱除息交易日。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除權日和除息日是不能分出誰在前誰在後的。由於兩者具有相同的內涵,通常將二者統稱為除權除息日。

  10.提問:進行責任轉賬所引起的內部資金流向與產品或勞務的流向相同,與進行內部結算所引起的內部資金流向、物流方向相反。這句話應該怎樣理解呢?

  解答:(1)“進行責任轉賬所引起的內部資金流向”指的是“賠償金”的支付方向,即在責任結轉過程中,承擔損失的責任中心對實際發生或發現損失的責任中心進行損失賠償。例如:下一個工序發現由於上一個工序存在責任問題導致下一工序產品質量不合格,則此時“進行責任轉賬所引起的內部資金流向”指的是“資金從上一工序流到下一工序,即上一工序向下一工序支付賠償金”;而“產品或勞務的流向”指的是產品由上一工序流到下一工序。所以,進行責任轉賬所引起的內部資金流向與產品或勞務的流向相同;

  (2)“進行內部結算所引起的內部資金流向、物流方向”顯然指的是“下一工序向上一工序支付貨款”,所以,進行責任轉賬所引起的內部資金流向與進行內部結算所引起的內部資金流向、物流方向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