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作文協作議論性散文的入題技巧

近幾年來,聯考作文題一直採用話題作文的形式。話題作文具有較大的開放性,為考生展示才華提供了很自由的寫作空間,每年的聯考都湧現出了不少優秀作文,在各種文體的優秀作文中最為出彩的要屬議論性散文了。議論性散文可以包容豐富的內容,便於抒發真摯的情感,表達深刻的思想,顯示出較深厚的文化底蘊,最容易獲得閱卷老師的青睞。但是要寫好議論性散文並非易事,不少考生在寫作此類文章時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入題較慢。入題較慢當然不算離題,但卻往往使整篇文章顯得扣題不緊,中心不夠突出,這樣的作文自然不容易獲得高分。例如下面兩例開頭:

①“如果說歲月是一把刀,那么它最先削去的是你雍容的外表;如果說歲月是一桿秤,那么它最終掂量出你的分量;如果說歲月是一首歌,那么唱在最後,才是真正的韻味,……”

(2001年某省聯考作文)

作者在文章開頭用了一組排比句,語言不可謂不美,但這與話題“誠信”有何關聯?底下的內容又將要表現什麼主題呢?

②“當我驚嘆於巴爾扎克的執著,莫泊桑的精巧,泰戈爾的智慧,魯迅的辛辣,朱自清的縝密時,我開始用心靈去感悟,用手去描繪人生。人生啊,你是一張巨大的網,在這個網裡,有你,有我,有他……”(2001年某省聯考作文)

這位考生在“誠信”的話題中,“驚嘆”巴爾扎克、莫泊桑、泰戈爾、魯迅、朱自清,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這樣的開頭又能從這張“網”里“網”住些什麼呢?

這兩篇聯考作文的開頭,儘管語言精緻、內容豐富,很有文采,但卻都沒能夠注意到緊扣中心,快速入題。這樣的作文又怎能夠做到“中心突出”,憑藉著精心設計的“亮點”來吸引住閱卷老師的眼球呢?其實,如果能夠在寫作時注意講究快速、有效的入題技巧,自是能夠避免類似上面兩例的不足。下面筆者結合2003年全國卷聯考優秀作文中的幾篇議論性散文的開頭為例,簡要介紹幾種快速入題的方法。

一、由新穎形象的比喻入題,直接扣題

“理智和情感是人類生活中的兩隻腳印,人類在認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長都和他們的理智和情感有關。”(江蘇考生《天平和七弦琴》)

將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類生活中的兩隻腳印,首句即入題,形象地點出了情感與理智的內在關係――情感與理智對認知具有重要的影響。這樣的開頭,入題迅速,閃爍著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二、由生動貼切的擬人入題,激發想像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為花給予她生命的甘露;花的眼中,蜂是摯友,因為蜂給予她生命的延續。然而在蝶眼中,蜂不過是埋頭苦幹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過是遊戲花間的浪子。”(湖北考生《學會歷史的旁觀》)

文章開頭賦予蝶、蜂、花以人的性情,連物都會帶著情感的眼光來評價、認知事物,更何況是情感豐富的人?通過生動貼切的擬人手法,將話題的內在含義巧妙點出,不僅喚起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相關聯想,更體現出了作者的睿智。

三、由精彩深刻的設問入題,啟人深思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與厭惡之情,然而,當這種好惡之情摻入對真理的認識時,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呢?”(山東考生《勿以好惡論斷之》

一起筆就緊扣情感與認知,以一種假設將讀者的思維引向對本質問題的思索,文章的立意顯得十分深刻。這樣的入題方式,將設問的修辭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簡潔,卻分量十足。

四、由優美的排比句式入題,先聲奪人

“你會因喜愛北國的皚皚白雪而對南國的椰樹海風不屑一顧嗎?你會因沉迷於江南的小橋流水、青瓦白牆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美嗎?你會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經典名著《紅樓夢》嗎?你會鍾情流行音樂而厭煩‘沉悶乏味’的古典音樂嗎?――古希臘哲人曾說,人是感情的動物。因此,面對大千世界,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喜好憎惡往往會影響到對人、對事的看法。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架天平,有個自己的標準,用來衡量周遭的一切。”(湖北考生《心中的天平》)

優雅的語言、和諧的音節、豐富的形象還不足以觸動你的情感嗎?還不足以讓你在美的品味中恍然大悟“原來對美的感知,對人對事的看法,都是受到心中那架天平的影響”嗎?

五、由抒情議論入題,入情入理

“常常是一位親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隕落,我們才悲哀於死神的無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與疾病殊死鬥爭,我們才詛咒病魔的猖獗橫行;常常是我們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們才正視社會上的毒瘤……”(江蘇考生《放下感情的葉片》)

這樣的語言是不是很容易喚起你的共鳴?這樣的開頭,既飽含著深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性的色彩。如此入情入理的文字,引導我們觸摸到了這樣的本質――感情的葉片時常遮擋住我們理智的目光。

六、由名言佳句警句入題,彰顯底蘊

“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語所說的:‘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故而,在認知事物時便不自覺地附著了濃濃的個人情感。於是有了‘情人眼裡出西施’的纏綿,‘感時花濺淚’的悲戚。”(山東考生《怎一個“情”字了得》

文章開頭即緊扣住一個“情”字,在三句話中嵌入了三句有關情感的名句,顯示出了考生較為紮實的寫作功底。底蘊說白了就是積累,走上考場的時候,你該積累了不少的名言佳句警句吧,而你所積累的東西該不只是為了那道僅值4分的名句填空題吧。

七、由對比手法入題,表明立場

“有時候,感情是一劑善變的藥,融在愛人的酒杯中,苦澀里也能品出甘潤;有時候,感情是一把雙刃劍,握在敵人的手裡,縱輕輕揮下也覺得傷痕累累。”(浙江考生《真情誠可貴 理智價更高》)

感情既是能化苦澀為甘潤的“善變的藥”,又是可以帶來累累傷痕的“雙刃劍”。精緻的比喻將情感的兩重性揭示出來,構成巧妙的對比,非常形象地點出了文章的中心:真情誠可貴,理智價更高。

八、由假設情景入題,埋下伏筆

“如果你正趕時間,可是走到路口卻被人告訴前面過不去。如果這個人是你認識的人,你會怎么辦?如果這個人是陌生人,你又會怎么辦?”(江西考生《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是啊,假如遇到這種情景,我們該怎么辦?是從感情親疏的角度出發,對所認識的人相信多一點,對所不認識的人相信少一點,還是反過來?假如其他類似的情景,又該怎么辦?很自然地,我們便順著作者的思路追思下去,去看看作者預設的答案到底是什麼。

九、由品評時事入題,追蹤本質

“apec讓全世界颳起了‘唐裝熱’。看著那不同膚色、不同國籍的人們著一身相同的唐裝時,我不禁吶喊,我愛唐裝!曾經,這樣的傳統服裝讓國人排斥,單調乏味,不及洋裝輕便舒適,人們抱怨過,人們責難過,穿著這樣的衣服甚至讓他們羞愧,我不禁要問:一件衣服,有那么多過錯嗎?”(湖北考生《我愛唐裝》)

直接以apec會議引起的“唐裝熱”入題,聯繫對唐裝先後情感態度的不同,引出了對本質的追問――衣服自然不會有對錯,錯的是人們的情感和認知。假如能在入題時用時事材料來緊扣話題,通過品評時事來追蹤本質,你的作文的開頭是不是也能帶著幾分新鮮,閃爍著幾縷智性的光芒?

十、由現實人生入題,發人深省

“人生活在世上,是在無數的感情里度過。有人說一個人的生命是從笑聲中開始又在哭聲中結束,這一笑一哭,莫不飽含著濃濃的人情,浸透了感情的一生,使生命有了支柱、目標、希望,使生命真正飽滿、充實,使人性有了耀眼的光華。

人們重感情,人類也許永遠也無法理解在一頭飢餓的雄獅面前,它的孩子與獵物沒有區別的那種無情獸性。然而深深淺淺的感情織成的雲卻又常常成為一種遮蔽,讓人們原本智慧的眼眸無法看到青天。”(湖北考生《莫把情雲遮慧眼》)

由現實人生入題的文章大多能發人深省。像這樣的開頭,緊扣住人生在世“一哭一笑總關情”的角度來立意,自然引出了對情感與認知之間關係的辨證思考,入題不可謂不快,立意不可謂不高。

十一、由追問歷史入題,心懷人文

“曾幾何時,想起周總理原諒日本而痛心。 又多少次,看見中美領導人會晤而不快。我不理解,不理解我們為什麼對那些曾經毀壞我們的家園,害得我們背井離鄉的敵人那么友善,我迫不及待地需要知道為什麼。於是,我如饑似渴地邁進歷史的長河。”(廣東考生《讓心作主》)

是因為不理解還是因為內心的這種深沉豐富的人文情感,才會讓作者的筆調顯得如此凝重?如果不是緣於對歷史的反思與認知,“痛心”、“不快”之類的情感,也許就會顯得十分的平淡,難以讓文章的立意體現出一定的高度。

十二、由材料直接入題,簡潔明了

“兒子與鄰居說了相同的話,富人卻持截然相反的態度。寓言中的”富人“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影子。是非的天平,需要理智的手去擺布,莫讓感情的砝碼左右了你的判斷。”

(河北考生《莫讓感情迷了是非眼》)

儘管是以材料直接入題,但卻具有這樣的優點:語言簡練,比喻傳神,觀點明確。這樣的開頭,既緊扣材料,又緊扣話題,突出中心,可謂“一舉三得”,起到了開宗明義的效果。

實際上,一篇作文要在聯考中脫穎而出,僅僅講究寫好開頭的技巧是不夠的。從以上的例子就可以看出,這些精巧的開頭並非只是簡單套用某種入題的技巧才顯示出新意來的,而是結合了幾種或多種的技巧,方收到如此良好的效果的。從這些優秀考場作文的開頭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的是這些考生駕馭語言的能力和良好的語文素養,這才是他們的聯考作文能夠獲得高分的根本原因。希望同學們在備考過程中,既要有意識地借鑑他人成功的經驗,也要厚實自己的知識積澱。也許,由一個精彩的開頭起筆,你也能寫出一篇文辭兼美、中心突出的佳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