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工程師:考試大整理砌體結構設計總結

砌體結構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1. 砌體結構應註明施工質量控制等級。 
2. 多層砌體結構,在抗震設防地區,樓板面有高差時,其高差不應超過一個梁高(當錯層樓蓋高差不大於1/4層高且不大於700mm),超過時,應將錯層當兩個樓層計入房屋的總層數中。 當錯層樓蓋高差不大於1/4層高且不大於700mm,錯層交界的牆體,除兩側樓蓋處圈樑照常設定外,還應沿牆長每隔不大於2m增設一根牆中構造柱。 
3. 在抗震設防區,多層砌體房屋牆上不應設轉角窗。(對於剪力牆結構,b級高度的高層建築不應在角部剪力牆上開設轉角窗。抗震設計時,8度及8度以上設防區的高層建築不宜在角部剪力牆上開設轉角窗;必須設定時,應進行專門研究,並採取措施。見《全國民用建築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結構》p220) 
4. 底框(底部框架-抗震牆房屋)設計中要特別注意:a.上部的砌體抗震牆與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牆應對齊或基本對齊;b. 底框房屋的框架和抗震牆的抗震等級,6、7度可分別按三、二級採用。 
5. 托牆梁側向腰筋不滿足 《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2001 7.5.4(3)條。即:沿梁高應設腰筋,數量不應少於2ф14,間距不應大於200mm。 
6. 對小牆垛的強度和梁端支承處砌體的局壓的計算重視不夠。 
7. 陽台挑梁有時與牆中的煙道矛盾。 
8. 頂層挑梁有時為兩層板荷載,不能選用標準層的挑梁。 
9. 挑梁外露部分與牆內部分標高不同時應注意梁在折角處的寬度及鋼筋的錨固。 
10. 構造柱設計不符合《建築抗震設計規範》的要求,較大洞口(內縱牆、橫牆>=2m,外縱牆>=2.4m)兩側應設構造柱,特別要注意:(《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011?2001第7.3.2.5條)房屋高度和層數接近限值時,縱、橫牆內構造柱尚應符合下列要求:a.橫牆內的構造柱間距不宜大於層高的二倍;下部1/3樓層的構造柱間距適當減小。b.當外縱牆開間大於3.9m時,應另設加強措施。內縱牆的構造柱間距不宜大於4.2m。(規範地7.3.2.5的“接近”是指達到《抗規》第7.1.2條表中限制的層數或差一層。) 
11. 砌體房屋伸縮縫的間距超過《砌體結構設計規範》(gb50003?2001)的規定要求(特別還應注意蒸壓灰砂磚、蒸壓粉煤灰磚和混凝土砌塊房屋應按表中數值乘以0.8的係數),且未採取有效措施。《砌體結構設計規範》第6.3.1-6.3.9條有許多防止或減輕牆體開裂的措施。 
12. 多層砌體住宅應設定不少於三道承重縱牆,每道縱牆還應沿各自軸線對齊、貫通。同一軸線上的窗間牆宜等寬,且房屋的局部尺寸宜滿足《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 50011?2001)第7.1.6條的要求。 
13. 在凍脹地區,地面以下或防潮層以下的砌體,不宜採用多孔磚,如採用時,其孔洞套用水泥砂漿灌實。當採用混凝土砌塊砌體時,其孔洞應採用強度等級不低於cb20的混凝土灌實。(《砌體結構設計規範》第6.2.2條 強條)。 
14. 砌體結構挑梁埋入砌體的長度不滿足規範要求。《砌體結構設計規範》gb50003?2001,既挑梁埋入砌體長度l1與挑出長度l之比宜大於1.2,當挑樑上無砌體時,l1/l之比宜大於2。 
15. 圈樑兼過梁時,過梁部分的鋼筋應按計算用量另行增配。(《砌體結構設計規範》gb50003?2001第7.1.5.4條。) 
16. 採用已禁用的實心粘土磚。 
17. 樓板計算時,磚混結構房間外牆(包括樓梯間牆)按固接計算不對,此處樓板邊支座應按鉸接計算。 
18. 砌體結構的大梁,應根據《砌體結構設計規範》gb50003?2001第6.2.5條設計。既: 
當梁跨度大於或等於下列數值時,其支承處宜加設壁柱,或採用其他加強措施。 
對240mm厚的磚牆為6m,對180mm厚的磚牆為4.8m; 
對砌塊、料石牆為4.8m。 
19. 外凸窗台板抗傾覆不夠問題: 
20. 突出屋面的屋頂房間何時可按突出屋面的屋頂計算而不算做一層。 
一般認為當出屋面的屋頂房間面積小於樓層總面積的30%時,該部分可按突出屋面的屋頂間計算而不算做一層。 
21. 多層砌體房屋不應採用砌體牆與現澆鋼筋混凝土牆混合承重,如採用這種做法,屬於超規。 
22. 若多層砌體房屋的層數低於《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 50011?2001表7.3.1的最低層數,如6度區層數為三層及以下的房屋,對於構造柱的設定規範不做要求。此時是否設定構造柱可由設計人員根據實際情況掌握。 
23. 坡地上多層砌體房屋的層數和總高度計算有何要求? 
高度、層數也應從低處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