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語文:理解常見文言虛詞的用法

  理解常見文言虛詞的用法

 南方提示語:漢語與其他語種相比最突出的兩大特徵就是語序十分嚴格、虛詞特別重要!

文言虛詞是指那些意義比較抽象,基本不能明確地表示意義,而只能組織實詞使句子結構完整的詞,它是構成文言句子不可或缺的部分。古今漢語中,差別最大的不是實詞,而是虛詞。“之乎者也”已成為文言文最顯著的特色,甚至成了文言文的代稱。可見,文言虛詞在文言文中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

 文言虛詞數量遠不如實詞多,但在文言文中使用頻率高,語法作用大,用法相當複雜且非常靈活。清人袁仁林說過“千言萬語,止此幾個虛詞出入參伍其間,而運用無窮”。正因為用法複雜,才給我們現代人閱讀文言文增加了非常大的難度,就連古人也覺得“實字易訓,虛詞難釋”。(阮元《經傳釋詞序》)因此,我們要想真正讀懂古文,了解並掌握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是非常必要的。

雖然說是考“常見文言虛詞”,數量也只有十幾個,但放在特定的語言環境裡,讓考生在短時間內準確辨析它的辭彙意義和語法意義,難度還是比較大的。高中教材列出的文言虛詞是32個(高中語文課本後面已經列出),2002年的《考試說明》降低了該考點的難度,規定要考查的文言虛詞只有20個,即: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為、焉、也、以、因、於、與、哉、則、者、之;2003年的《考試說明》中則定為18個,去掉了“然、哉”。(新的語文教學大綱又減少為15個,刪去“何、乃、若”。)

文言虛詞與現代漢語虛詞差異較大。現代漢語虛詞一般就當虛詞用,而文言虛詞由於是從實詞演化而來,所以大部分虛詞都有實詞的含義,所謂“虛詞不虛”。文言虛詞與現代漢語虛詞的差異最明顯的是語氣詞,文言文中用“矣、哉、乎、也、邪”,現代漢語則用“嗎、呢、了、啊、呀”等,沒有一個相同。古文中的虛詞,毫無變化的保留到今天,只是極少數。古漢語中許多虛詞都有多種用法,一個虛詞可以當現代漢語幾個虛詞用。我們在閱讀時,必須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去找現代漢語中恰當的詞語來解釋。如 “於”字在古漢語中主要當介詞用,但它幾乎可以同現代漢語所有的介詞相對應。例如:①立於不敗之地(相當於“在”);②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相當於“自、從”)③古已有之,於今為烈(相當於“到”);④忠言逆耳利於行(相當於“對、對於”);⑤嫁禍於人(相當於“給”);⑥冰,水為之,而寒於水(相當於“比”);⑦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相當於“被”);⑧業精於勤(相當於“由於”)。其它還有用法更多的虛詞,如“其、而”的用法大概有四五十種。如何能準確地辨析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和意義,我們在複習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注意虛實關係。分清虛實,準確判斷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文言虛詞大多是從實詞借用或從實詞虛化而來(如介詞大都為動詞虛化而來),因此某個詞既是虛詞,但同時也有實詞的含義。例如:“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的“顧”是其本義“回頭看”的意思,是實詞(動詞);“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的“顧”是“但、不過”的意思,是虛詞(連詞,錶轉折)。又如:“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的“以”與“用”為互文見義,都是“重用”的義,是動詞(實詞);“願以十五城請易璧”的“以”,義為“用”,是介詞(虛詞)。所以,我們在閱讀時既不要誤虛為實,也不要誤虛為實,也不要誤實為虛,要仔細加以分辨。

二、注意語法結構,辨析虛詞用法。

在不同的句子中,虛詞所在的位置是不同的,它與其它詞組合的關係不同,所起的實際作用也不同,其意義何用法也就不同。句子的結構是固定的,什麼詞充當句子的什麼成分也是穩定的,只要分析出詞的用法,那么詞的意義就明白了。看下面三個句子:

① 輟耕之壟上  ②秦昭王聞之  ③請以秦之鹹陽為趙王壽。

①句主語陳勝承前省,他停下耕種走到田壟上。“壟上”是“之”的賓語,顯然“之”為動詞。②句“秦昭王”為主語,“聞”是謂語,“之”是賓語,顯然是代詞。③句“秦之鹹陽”為偏正結構,“鹹陽”是中心詞,“秦”是限制詞,“之”顯然為結構助詞。

三、注意文言文用詞造句的規律,判斷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文言文用詞造句有一定的規律。文言虛詞在文中所在位置不同,用法和意義也就不同。例如“以+動”的時候,“以”字當連詞用,“以+名詞、代詞”時,“以”當介詞用。如2003年考題中“以夸諸戎狄”,“以”在動詞“夸”之前,“以”是連詞。“乃譴人以財物試之”“以”後面有名詞“財物”,“以”是介詞,“用、拿”的意思。

四、注意上下文的語境,判斷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如2003年聯考題12題a項兩個“為”字,第二句是課本中的句子考生一般都知道是“被”的意思,考題中的“為”是不是“被”的意思呢?聯繫上文裴矩“襁褓而孤”,也就是說剛生下來不久就死了父親,下文又有“及長”,意為“等到他長大了”,他是怎么能夠長大的?再看中間的句子,就可知道他是被伯父撫養長大的,這個“為”在這裡也是當“被”講。其它三項都可用此法類推,就可得出正確的判斷。

近幾年文言虛詞的考查常用比較的方式,即挑出字型相同的虛詞,比較它們的意義和用法。如2003年北京春招卷考的是“之、見、以、因”四個詞比較,其中“之、見”的兩個例句都是原文中的,“以、因”分別有一個例句是中學語文課本中的。至於今後怎么考,估計不會有多大的變化。複習時,讓學生將課本中的含有考點虛詞的句子進行梳理,弄懂弄通,最好每一個虛詞能記熟幾個例句,到聯考時可進行對比和排除,這樣勝算的成分將比較大。

附錄:( 語段狐謂狼曰:“羊肉其⑴鮮乎!君其⑵有意,叼其⑶一而啖之,得飽其⑷口福。”狼曰:“其⑸如猛犬何?”狐間於犬曰:“羊數詈言,其⑹言不堪入耳,君乃無所怒,其⑺無聞邪,其⑻畏主人邪?及其⑼嬉逐,願為一雪其⑽恥。君其⑾許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⑿無辭乎?”護羊愈謹。狐與狼遂去。(請問這個語段中12個“其”的含義和用法是什麼?)

參考答案:(⑴表測度,大概 ⑵表假設,如果 ⑶指示代詞,其中 ⑷第一人稱代詞,自己 ⑸加強疑問語氣,又 ⑹第三人稱代詞,它的 ⑺⑻兩個並用,表選擇,是……還是 ⑼第三人稱代詞,它們 ⑽指示代詞,那種 ⑾表期望、要求,可 ⑿表反問,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