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沒有“聖經”

  美國《財富》雜誌的文章對被稱為商業“聖經(holy writ)”的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前執行長韋爾奇的管理理念提出質疑,認為這位公認的成功管理大師提出的原則已經過時,該出新版了。
  韋爾奇錯了?他的那些理念錯了?可他當年確實就按這些理念,把通用電氣打理成非常成功的企業呀。筆者認為,只能說是把他管理通用電氣的理念奉為“聖經”的人錯了。因為在企業管理,或按時髦點的說法,工商管理方面根本就沒有“聖經”。
  學界公認,美國古典管理學家泰羅是科學管理理論的創始人。他的管理理念雖沒被人奉為“聖經”,但他本人被西方管理界譽為“科學管理之父”。連列寧在批判他的管理思想是“資產階級剝削的最巧妙的殘酷手段”的同時,也承認那是“一系列的最豐富的科學成就”。應該說,進入大批量流水線工業生產時代後產生的“泰羅制”,對美國經濟實現“柯立芝(1923年哈定去世後繼任美國總統。1924年贏得大選,獲得連任。)繁榮”,保持世界領先地位功不可沒。而如今,幾乎沒人推崇“泰羅制”了。人們記得的似乎只有《摩登時代》里,卓別林對泰羅制所做的過分誇張的形象詮釋了。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造的冰櫃、彩電、小汽車,橫掃世界市場無敵手。日本經濟大有後來居上,趕超美國之勢。於是乎,日本的管理模式成了神話。《財富》500強的總經理們爭相學習松下助之幸,學習日本人的“團隊精神”、“質量管理”,不知道韋爾奇為何方神聖,韋氏於1981年才出任通用電氣ceo。
  世事無常。到了上世紀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滅,一下子陷進了連續10年的景氣低迷時代。美國經濟在信息等高新技術推動下,重抖精神。特別是1997年的一場金融風暴,令亞洲經濟蒙受嚴重打擊。於是乎,美國人得意忘形,大讚自己的“資本主義模式”如何合理,奚落日本,乃至德國的“模式”如何不合時宜。這裡所說的模式,範圍更為寬泛些,既包括公司企業的結構和管理模式,也包括政府對企業的治理、監管模式。
  未承想,言猶在耳,“安然”假賬東窗事發。隨後又有一系列美國公司管理醜聞被抖摟出來。美國“模式”遭遇困窘,輪到日本、德國反唇相譏了。
  儘管有種種曾被認為是很成功,很正確的工商管理概念,後來“過期失效”了。但筆者並無意否認,在工商管理方面確有科學規律可循,各國、各地都有很多確實值得借鑑、參考的成功經驗。僅以《財富》文章中所舉出的韋爾奇的一些管理理念來說,今後在一定條件下,一定時期里仍有其合理性。
  筆者只想強調,在工商管理方面沒有什麼一成不變,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要緊的是,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根據自己國家,自己企業,自己所面臨的市場環境,面臨的競爭對手的具體情況,樹立正確的理念,選擇合適的策略。
  借托爾斯泰名言佳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反過來用一下,成功的企業各有各的成功之道,失敗的企業都是相似的——盲目學別人,自己沒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