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考公務員競爭激烈海歸不應忽視三小誤區

  2007年國家公務員公共科目筆試日益臨近。在回國的留學生中,有人選擇外企;有人選擇科研單位;還有人選擇自己創業。而在這眾多的就業渠道中,國家公務員以其穩定的工作、不錯的薪資福利也吸引了部分海歸。海歸們在這條就業渠道上會遇到怎樣的挫折?認識中又會存在哪些誤區呢? 
我們將這些“小”誤區一一揭開雖然都是看似小小的問題,卻可能幫助海歸考生們較好地準備考試。 
誤區一:公務員招錄中的優惠政策,使分數低的“海歸”也可被錄用。 
在往屆的國家公務員招錄工作中,部分省市為了吸引更多高素質海外歸國人才,參與本地區的現代化建設,對海歸們實行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比如:北京在面向全國公開選拔15名副局級領導幹部和市屬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時,提出在同等條件下,海外留學回國人員將優先考慮。而為了招(聘)高素質海外留學人員到區級機關工作,廣州天河區也開出優厚條件:對於海歸被錄用為天河區公務員的,取得碩士學位的可補助10萬元安家費,博士可獲得15萬元安家費,其子女和配偶還可享受就學、入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另外,在河南省委組織部、省人事廳等聯合下發的《關於加強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引進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規定:凡在國(境)外取得全日制博士學位的海歸,進省直黨政機關不受編制、職數限制,依據德才條件,可享受相應待遇,等等。 
諸多的優惠政策似乎為海歸們的“仕途”點亮了數盞明燈,讓人覺得:即使筆試的分數不高,海歸們也有可能擇優錄取。 
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從國家人事部公務員考試錄用考務諮詢處得知:在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錄用公務員的考試中,對待所有考生都是一視同仁的,不存在對海歸的傾斜政策,也沒有對海歸人員的特定錄用比例。 
所以,海歸們,千萬不要讓自己罩在海外文憑和留學的光環下,要與其他考生一樣以重視和平和的心態去面對這場即將到來的考試,就是憑實力和考試成績說話。 
誤區二:國家公務員考試沒有專門的指定教材,考前什麼也不用準備。 
公務員考試是對考生綜合素質的考核,比如心理應戰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題化簡的能力等等。的確針對考試的複習,沒有相應的輔導用書,也沒有制訂專門的教材。此舉的目的是能夠比較客觀地考核考生是否具備公務員職業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因為這些能力並不是以短時間學習就可具備的,它需要考生從學習和生活磨練得來。 
也正是由於沒有專門的指定教材,部分考生尤其是在海外的留學生在複習備考的過程中會產生這樣的判斷:“什麼都不用準備,也不用複習,到時候去考就好了”。這些考生最後往往因為對習題溫習不夠,考不出理想的成績。 
專家建議考生在備考的過程中也要多看相關的教材,多熟悉相關的題型,提高應試能力。在考試中遇到不熟悉的題型時,要避免亂了陣腳。 
其實大部分的題型都可以通過提前的溫習掌握。所以在臨近考試的階段,複習時應以總結解題方法為主,做題為輔,可以多了解一些典型題目的解答方法。另外,臨近考試時不要天天抱著類似“考前衝刺”之類的書看,一般來講,每年的考試試題不可能重複,做這些題對考公務員沒有太大的作用。 
這些複習方法和技巧對大家參加11月下旬的筆試還是有一定效果的。 
誤區三:“海歸”考不過國內大學生。 
近年來,國家公務員考試一直在逐步升溫,參加2007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的考生就超過了55萬人,而220箇中央、國家機關及其派駐機構、垂直管理系統所屬機構招錄的國家公務員還不到10000人。在報名時,更是出現了4000人爭一職位的“慘烈”局面。因此國家公務員考試也被列為“中國競爭最激烈的考試”。 
這樣的局勢,對於從競爭激烈的考試中脫穎而出的國內大學生來說,已經習以為常或許心態更為平和。他們自然也就成了海歸們的第一競爭對手。許多海歸對這一激烈的競爭既期盼又怯場。 
在我們的採訪中,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學系教授孫柏瑛指出:剛剛回國的留學生面對公務員考試,最初可能會有一點不適應。但因為這主要還是一場綜合能力和素質的考驗,和傳統的應試教育還是有不同的。“我們有一些學行政管理的學生,在國家公務員考試中的成績也並不理想。”同時,公務員考試也沒有一定的標準,在什麼情況下能得高分,什麼情況下就得不到高分等等,這些都是和應試教育有所不同的。 
所以說,海歸和國內大學生面對的是同樣一場綜合能力和素質的考驗。 
在這座競爭激烈的“獨木橋”上,海歸們唯有打破一些認識上的誤區,積極全力備戰,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我們也在此衷心祝願即將參加考試的海歸們順利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