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路公務員面試:如何突出重圍拔頭籌

  2007年公務員筆試塵埃落定,面試入圍成為考生最關心的一個問題。怎樣才能在面試中取得比較理想的成績,在眾多面試者當中突出重圍,拔得頭籌呢?記者日前走訪了一些曾經擔任過國家公務員招考面試的考官和一些專家,讓他們來談談考生在這段時間需要做的準備和面試過程需要注意的問題。

※  [專家指路]

目前,我國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大體可分為口試、操演及心理測試等幾種方式。根據記者了解,近年來的面試大都呈現以下三大趨勢。

形式逐漸豐富

面試突破了考官與考生兩人一問一答的模式,將包括更多元的形式。例如,從一對一面試到集體面試;從一次性面試到分階段面試;從常規面試到引入了演講、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無領導小組討論等情景面試。應對不同面試形式,考生需採取不同的應對方法。有些地區的公務員面試過程中,考官甚至製造某種情景,讓考生來解決突顯出來的問題。

程式漸趨規範

公務員面試的操作過程正逐步規範。以往的面試,考官提問內容、設問方式的隨意性較大,而現在,面試分為起始階段、核心階段、收尾階段,考官要問些什麼、要注意些什麼,事先一般都有一個具體的方案。這意味著考生對面試將有規律可循。一般公務員錄取面試程式的基本順序是入場抽籤,考生根據所抽取的號碼,順序入場面試。每人的面試時間限定在半小時以內。回答試題,一般情況下,主考官都會請考生首先自述個人經歷,包括個人基本情況、學習、工作經歷等。然後主考官按照順序宣讀試題,請考生一一回答。隨機提問,考生答完規定試題後,尚有時間,主考官請評審臨時提問。考生退場,提問完後,主考官宣布“請考生退場”。計分審核,主考官從評審手中收回《評分表》,交計分員計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後,所得平均分為考生面試分數。

內容更為全面

根據記者了解,近年來公務員面試測評內容已不僅限於考核應試者的儀表舉止、口頭表達、知識面等,已發展到對應試者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心理素質、求職動機、進取精神、身體素質等全方位的測評。而且,由以一般的素質為測評依據,發展到主要以擬錄用職位要求為依據,包括一般素質與特殊素質等綜合測評。而考官提問也更為彈性化。主考官的提問雖緣於事先擬定的思路,但卻是適應面試過程而變化的,前後問題銜接自然,圍繞測評的情景與測評的目的而隨機出現的;最後的評分不僅依據應試者回答的正確與否,還綜合其總體行為表現及整個素質狀況來評定。

專家預測,從目前筆試的題目來看,2007年公務員面試的趨勢很可能會增加科學素質的考查。因為這部分素質考查在剛剛結束的筆試中基本沒有體現,而為了讓公務員面試更為客觀,圖表等可量化等標準將成為面試的可衡量科學指標。

※  [歷年公務員面試考題]

★談談你對“有償家教”的看法。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競爭激烈,尤其是人才的競爭。請你談談看法以及公務員應如何做?

★加強團結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礎。如果你成為一名公務員,對搞好本處室團結有什麼想法?

★現在有些人收入比公務員高,有些公務員心理不平衡了,你怎么看?

★如果這次你沒有被錄取,怎么辦?

★在公路上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肇事雙方將車停到公路旁自行解決,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一個在京就讀的外地學生,大學畢業後,進入一家私企工作,放棄了戶口、檔案,自己租房,在京開始了他的工作生涯。你對這個現象有什麼看法?

★孔子曰:不教而罰(誅)謂之虐,你如何理解?

★好的制度能把人良性的方面發揮出來,壞的制度能把好人變成壞人,談談你的體會。

★如何理解“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句話?這個“福”意味著什麼?

 ※ [考官零距離]

考官一:陳建軍,從事7年的公務員面試輔導,當過4年的公務員面試考官

考官諫言: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要投入100%的努力。

公務員面試以結構化為主

公務員公開招考至今已7年,縱觀7年來面試考試分析,總的趨勢是:兩個方面不斷變化,兩個方面基本沒變。兩個變化是:面試的題型形式越來越豐富,面試的操作程式越來越規範。題型形式的豐富,增加了面試題的難度,有利提高面試測評的有效性;面試操作程式的規範,有利面試的公正性。

兩個基本沒變:面試考查的內容基本沒變,面試所採用的形式和方法基本沒變,主要以結構化面試為主。全國各地都普遍採用結構化面試,只有部分中央、國家機關採用先結構化面試後無領導小組討論,進行二輪面試,省級以下,06年雲南省發改委首次採用無領導小組討論。因無領導小組討論適宜招考職位名額較少的情況下採用,不適宜大規模的招考,所以,從發展方向看,今後公務員面試還以結構化面試為主。

  面試只是人才測評手段之一

考官會從哪些方面考查應聘者的能力。就是考查考生與所報職位相匹配、對應的某種(幾種)素質和能力。人事部關於印發《國家公務員通用能力標準框架(試行)》的通知,明確提出公務員的九種能力,就是公務員的能力和素質要求,面試出題依據,自然來源於此,其特點:第一考查能力的範圍不會偏離九種能力。第二,面試不可能考察完九種能力。面試只是人才測評手段之一,有的能力通過其他形式來考查,如學習知識方面的能力,可通過筆試檢測,政治鑑別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只能通過政審和實踐中去檢驗。基於上述二點認識,說明公務員面試的內容是方向可把握、有規律可掌握。

  不管其面試題型怎么變化,但面試內容無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對所報職位的理解認識,責任感、進取心,報考動機。2.自我認知能力,心理調適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組織計畫能力。3.應急應變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4.觀察事物能力、邏輯思維。5.語言表達能力,舉止儀表等。

  重點攻剋薄弱環節

我從事7年的面試輔導,當了4年面試考官。說成功或失敗的案例,有很多素材,其原因歸納起來,套用一句俗套的話:成功者原因大體相似,失敗者各有各的不同。

公務員考試能有幸進入面試,已經不容易了,還要淘汰2/3的對手,在優秀的選手中脫穎而出,更不容易。一般來講面試成績優秀者,這樣兩種情況居多,一種是平時就比較注意綜合素質的鍛鍊,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進入面試後,又作了相應準備。另一種人語言表達能力一般或差,經過充分的準備,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強化訓練,面試水平在短時期內得到大幅度提高。

考官二:李老師,在國家機關多年從事人事工作,從事公務員招收工作3年

考官諫言:集中精力,有的放矢

回答問題化虛為實

考生答題時要集中精力,辯證答題。當考官提出問題以後,考生應稍作思考,不必急於回答。即便是考官所提問題與考生事前準備的題目有相似性,也不要在考官話音一落後立即答題,那樣給考官的感覺可能是你不是用腦在答題,而是在背事先準備好的答案。在面試中,主考官常常會問一些比較虛的問題,考生如果以虛對虛,答起來會讓人覺得不著邊際。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化虛為實。

原來在面試過程中,我們曾經問過考生這樣一個問題。“假如你當了領導,在工作中怎樣把握用人標準?”當時一個考生的答案是,“在幹部選拔任用工作中,我認為有這樣幾種幹部不能用:一是工作不負責、敷衍了事,經常拉關係、跑領導、跑組織部的;二是工作能力平平,工作連續幾年在考核中被排到最末位置的;三是喜歡與上級組織唱反調,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四是熱衷於吃吃喝喝、損公肥私的。”他又從正面談了幾類從黨和人民的偉業出發需要大膽起用的幹部。他這樣的回答就可以讓考官看到他對這個崗位人事管理職能的理解,客觀全面,而且分析上也非常理性。

  弄清考官提問意圖

當主考官問考生問題時,一般都有考查的方向和意圖。考生在回答問題前,一定要摸透主考官問此問題的目的。這樣,回答時才能夠做到有的放矢。譬如說最普通的開場白,一般會讓考生做一個自我介紹。這個問題看似簡單,考生往往會在這個問題上栽跟頭。究其原因,就是考生不明白考官問此問題的真正目的。在我面試過的很多考生中,很多都會回答他們簡歷中已經具有的內容,但是我們所需要的並不是這些,而是給考生一個自由發揮的時間,將自己的優點、亮點表現出來。考生應該把求學、工作履歷一帶而過,而重點談自己的一些優點和重要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