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為法制宣傳教育立法·公務員學法將成晉升依據

  《廣東省法制宣傳教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全文見本版),12月1日經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將於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法制宣傳教育條例的出台,使我省法制宣傳教育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實施轉變為依靠法治手段推進,實現法制宣傳教育的法制化、規範化。

法制宣教政府占主導

《條例》要求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制宣傳教育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年度計畫,並組織實施。這強調了政府在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應起主導性的作用。

《條例》規定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門是同級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條例的實施。

《條例》同時強調,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將法制宣傳教育列入年度工作計畫,確定相應的部門和人員,做好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這有利於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共同參與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局面。

鼓勵社會力量參與

《條例》第十九條規定“鼓勵社會組織和法律專業人員以多種形式支持和參與法制宣傳教育活動”,法制宣傳教育雖是政府的責任,但也需要社會的參與。一是經濟上的扶持,以彌補宣傳經費的不足;二是人力上的支持,形成大普法格局。

從我省情況看,欠發達地區的法制宣傳經費嚴重不足,即使是發達地區,也與普法需要不相符合。

從近幾年的實踐來看,由企業贊助普法,現實中是可行的,既促進了企業的責任感,也擴大了普法的效果。除了經濟上的支持外,由法制工作者或熱愛法律宣傳教育的個人來參與普法也是社會參與的一種形式,我省成立各級普法講師團就是利用社會力量參與普法的典型做法。

新聞媒體有宣教義務

新聞媒體是法制宣傳的主要平台,也是公眾接受法律知識的最主要渠道,通過媒體普法,效率高、成本低,所以《條例》明確規定新聞媒體必須承擔法制宣傳的社會責任,要開設法制欄目,刊登法制公益廣告。

法律保障經費投入

《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對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所需經費應當予以保障。”法制宣傳教育從其性質來看,是公益性社會事業,社會公眾接受法制宣傳服務則是無償的。因此,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應當有相應的經費和宣傳設施保障。

從長期的普法實踐來看,法制宣傳教育經費不足、宣傳設施不夠是制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開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我省許多地方法制宣傳教育經費仍然長期不足或者減少,有的甚至被取消。因此,通過地方立法加大對法制宣傳教育經費、宣傳設施建設的投入,並保障法制宣傳教育經費落實到位意義重大。

嚴格考核公職人員學法

《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法制宣傳教育實行考試、考核制度”。考試、考核的對象主要是公職人員,包括領導幹部。第二十三條規定,“公務員的學法情況列為年度考核內容,考核結果作為任用和晉升的依據之一。”法制宣傳教育實行考試、考核則是檢驗公職人員包括領導幹部學法效果的一個很好的方法,也是督促他們學法的一種手段。《條例》特彆強調公職人員、行政執法人員在錄用、取得執法資格時,必須參加法律知識考試或者考核。

不履宣教職責將負法律責任

《條例》對不履行法制宣傳教育職責,未達到考核標準,無故不參加法律知識考試,弄虛作假、騙取資格和榮譽,挪用、截留、剋扣法制宣傳教育經費等行為都規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以保障《條例》的順利實施。使法制宣傳教育從軟任務變為硬措施,保證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任務的完成,具有較強的約束力。

“法制副校長”成法律制度

《條例》規定,“每年十二月四日法制宣傳日期間,各部門、各單位應當根據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安排開展法制宣傳主題活動”。

通過地方立法把12月4日定為法制宣傳日,有利於進一步推廣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參與。

《條例》還規定“中國小校應當聘請兼職法制副校長”,中國小校聘請兼職法制副校長的做法是由我省首創、在全國推廣、並通過較長實踐證明效果明顯的成熟經驗,此次用立法的形式固定下來,形成制度,並使其法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