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公務員考試為什麼沒有統一的外語要求

  2007年度中央機關國家公務員考試筆試已經落下帷幕。對於公務員錄用考試,可圈可點之處很多,例如,沒有指定教材,考生無法通過背書進行準備;主要考查邏輯推理方面的思維品質,而不是考查對特定知識的記憶;包含大量選擇題,對記憶力要求很低:“死讀書”的人在考試中沒有優勢,等等。這些,已經有許多人注意到了。其實,公務員考試還有一個人們沒有注意到的特點:沒有統一的最低外語要求。

今天,不論是讀大學、讀碩士、讀博士,不論是學音樂、學美術、學古代漢語,還是晉升職稱,都有最低外語要求。甚至一些中國城市的戶口遷入,並不像一些已開發國家那樣有母語最低水平的要求,而是有外語最低水平的要求。然而,被稱為“中國第一考”的國家公務員考試,卻沒有統一的外語要求。根據職位的不同,一部分公務員職位有外語的要求。例如,海關、海事局、商務部等部門的許多職位,有外語要求。

競爭如此激烈的中央機關公務員考試為什麼沒有統一的外語最低水平的要求呢?主要是由於公務員考試“考以致用”的基本理念。

中國是世界公認的考試故鄉。考試取人的歷史一直可以上溯到西周。比較規範的科舉考試始於隋朝,其後延續了1300餘年。科舉考試是一種形式上非常完備的考試,許多保證考試公平性的措施今天都很難做到。例如,科舉的“單間”施測,進場搜身,謄錄(為了避免辨認筆跡將所有答卷全部重新抄錄),等等。17世紀傳教士將中國的科舉介紹到西方,得到西方進步思想家的高度讚揚。今天在世界許多國家實行的公務員錄用考試,都是源於學習中國的科舉。

但是,形式幾近完美的科舉考試卻沒有給我們民族帶來國富民強,最終被廢除。怎樣避免重蹈科舉的覆轍?這些是人事部、中組部有關人員在組織公務員錄用考試過程中反覆思考的問題。大家共同認識到,導致科舉失敗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做到“考以致用”,考試內容脫離實際,引導人死讀書,讀死書。科舉不是以“德才”取人,而是以“背書”取人。

因此,在公務員錄用考試的組織過程中,“考以致用”就成為最基本的原則,通過提高政府工作人員素質來提高政府辦事效率就成為最基本的出發點。這樣,就不是為考試而考試,而是為提高政府辦事效率而考試。這樣,對於那些外語水平影響到辦事效率的職位,就根據崗位需要提出了外語水平方面不同的要求。對於那些辦事效率受外語水平影響不大的崗位,就沒有提出外語水平方面的要求。

脫離實際的外語要求可能將一些優秀的人才擋在門外。人事部、中組部的這種“考以致用”的做法,是值得許多招生、招聘、職稱評審部門借鑑的。

(作者是國家人事部聘請的公務員錄用考試命題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