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央《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一)》

第一部分言語理解與表達

(共30題,參考時限30分鐘)

每道題包含一段話或一個句子,後面是一個不完整的陳述,要求你從四個選項中選出一個來完成陳述。注意:答案可能是完成對所給文字主要意思的提要,也可能是滿足陳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選擇應與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例題:鋼鐵被用來建造橋樑、摩天大樓、捷運、輪船、鐵路和汽車等,被用來製造幾乎所有的機械,還被用來製造包括農民的長柄大鐮刀和婦女的縫衣針在內的成千上萬的小物品。

這段話主要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即( )。

a.鋼鐵具有許多不同的用途

b.鋼鐵是所有金屬中最堅固的

c.鋼鐵是一種反映物質生活水平的金屬

d.鋼鐵是唯一用於建造摩天大樓和橋樑的物質

解答:a。

請開始答題:

1.在公路發展的早期,它們的走勢還能順從地貌,即沿河流或森林的邊緣發展。可如今,公路已無所不在,狼、熊等原本可以自由遊蕩的動物種群被分割得七零八落。與大型動物的種群相比,較小動物的種群在數量上具有更大的波動性,更容易發生雜居現象。

這段話主要講述的是( )。

a.公路發展的趨勢b.公路對動物的影響

c.動物生存狀態的變化d.不同動物的不同命運

2.在國外,很多遺傳、傳染類疾病屬於公民隱私範疇,而在我國,有些機構隨意披露公民這些隱私的現象還相當普遍,法律對此還缺乏相關的規定和有效的保護,導致這些隱私被披露後無法獲得司法救濟。

通過這段話,作者想表達的是( )。

a.我國的有關機構應嚴格保護公民病情隱私

b.我國公民的個人隱私保護意識還比較薄弱

c.我國有關保護個人隱私的法律制度亟待完善

d.在醫療方面,我國和其他國家還有一定差距

3.關於颱風預報的準確率,儘管我國這幾年在探測設備方面投入較大,數值預報也開始起步,但國外一些已開發國家在這兩方面仍處於領先地位。不過,由於國外的預報員經常換崗,而我國擁有一支認真負責、具有多年實踐經驗的預報員隊伍,彌補了探測設備和數值預報方面的不足。

通過這段話,我們可以知道( )。

a.國外的預報員不如我國的預報員工作認真

b.探測設備和數值預報決定了颱風預報的準確率

c.颱風預報的準確率也受預報員本身情況的影響

d.我國的颱風預報準確率與已開發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4.聽莫扎特的音樂能夠提高智商,這被稱為“莫扎特效應”。無論“莫扎特效應”有無這樣的神奇效果,音樂在陶冶情操、撫慰心靈上的作用正在逐步顯現出來。人類離不開音樂也是顯而易見的事實。

通過這段話,可以知道的是( )。

a.作者認同“莫扎特效應”

b.作者認為音樂能提高智商

c.看不出作者是否認同“莫扎特效應”

d.音樂在大腦的開發方面起關鍵作用

5.在平板電視大行其道的今天,一種比其薄十幾厘米、仿其外形的超薄顯像管電視出現在家電賣場中。但由於價格比平板電視貴近千元,這種超薄顯像管電視一上市就遭遇了銷售尷尬。

這段話想說明的是( )。

a.平板電視將繼續占據電視市場的主流

b.目前超薄顯像管電視的市場定位不夠明晰

c.跟平板電視相比,超薄顯像管電視不具有競爭優勢

d.跟超薄顯像管電視相比,平板電視更符合消費者的現實需求

6.專家認為,如果汽車技術行業經過長年的研發能降低3%的油耗,就可以算是非常顯著的研究成果了;但即使是能降低3%的油耗,對實際生活中的消費者來說也不太明顯。而且汽車生產廠家在不影響加速動力性的情況下,已經在儘量省油,目前生產的汽車在節油和動力方面的效果已經達到了最佳配置比。

根據這段話,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汽車消費者對能否節約3%的汽油不在乎

b.目前生產的汽車已經達到了最佳的制動效果

c.無論汽車技術怎么發展,節油效果都不會很顯著

d.在節油和動力的最佳配置比方面再尋求突破難度很大

7.《米莉茉莉叢書》是吉爾·比特專為4~8歲的兒童編寫的讀物,其創作靈感來自個人的生活體驗及對兒童早期教育的獨特理解。她以米莉、茉莉這兩個膚色不同的小女孩為主人公,講述了她們的成長故事。叢書中每一個故事都有獨立的主題,蘊涵對孩子潛移默化的教育目的。作者吉爾·比特認為書中傳達的這些個性和素質,對於地球上任何國家任何膚色的孩子都是適用的。

這段話主要介紹了( )。

a.誰適合讀《米莉茉莉叢書》

b.《米莉茉莉叢書》的特點

c.《米莉茉莉叢書》作者對該書的評價

d.《米莉茉莉叢書》的主要內容

8.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詞典的編纂者不對,他們對辭彙的用法做出改動不會是隨意的,想必經過了認真的研究推敲。不過,詞典編纂者不能忽視一個基本事實以及由此衍生的基本要求:語言文字是廣大人民民眾共同使用的,具有極為廣泛的社會性,因此語言文字的規範工作不能在象牙塔里進行,而一定要走民眾路線。

這段話中的“基本要求”指的是( )。

a.詞典編纂者不能對辭彙的用法隨意改動

b.詞典編纂者應該熟悉詞典編纂的具體過程

c.語言文字的規範工作要為廣大人民民眾服務

d.語言文字的規範工作應由廣大人民民眾來決定

9庇泄厝ㄍ人士表示,13億人口規模的到來,使我國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面臨新的嚴峻挑戰。現在是人口低增長率、高增長量並存的時期,人口規模龐大的基本國情沒有變,目前的低生育水平並不穩定,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升高,流動人口、老齡人口將進入高峰期,勞動力人口劇增給充分就業增添了明顯壓力。

根據這段話,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a.近年來我國人口增長率持續升高

b.近年來我國人口增長量持續升高

c.我國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增加

d.我國人口持續增長的趨勢將得以改變

10.運動損傷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和休息,腫脹、疼痛症狀逐漸消失,許多人以為完全康復了,其實不然。在損傷恢復的後期,仍要在不加重疼痛的前提下,加強受傷部位的功能性鍛鍊,防止受傷部位因長期代謝障礙而引起組織變形或功能改變,只有這樣才能徹底康復。

根據這段話,理解正確的是( )。

a.運動損傷後要經過長時間的治療和休息

b.功能性鍛鍊是運動損傷的輔助治療手段

c.損傷恢復後期是進行功能性鍛鍊的最佳階段

d.根據疼痛症狀是否消失可以確定病人是否康復

11.書是讀不盡的,即使讀盡也是無用,許多書都沒有讀的價值。多讀一本沒有價值的書,便喪失可讀一本有價值的書的時間和精力。

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是( )。

a.讀書要少而精 b.讀書須慎加選擇

c.讀書多了無益處 d.讀書常會得不償失

12.李廣是西漢名將,號稱飛將軍。關於他射石一事見於《史記》,現抄錄如下:“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雖然都是全力而為結果卻大不一樣,這其中的道理不難理解。李廣開始誤把石頭當成老虎,由於關係到生死,體內的潛能全部被激發出來,所以他能把箭射入石頭中,待到他弄清那只是一塊石頭而不是老虎後,心態已經發生變化,所以不管他再如何用力,但射出的箭“終不能復入石矣”。

這段話告訴我們( )。

a.人的潛能是無窮的 b.李廣把箭射入石頭是僥倖

c.只要努力沒有辦不成的事 d.激發潛能有利於取得更大的成就

13.這是最好的城際競技場。每一次申辦承辦,都是一次巧妙的城市公關。對於新生顯貴而言,這的確是千載難逢的登堂入室的絕好台階。國際奧委會委員們在每一張選票上,並不是單純的打勾劃叉,他們亦在譜繪世界風雲榜上城際間的升跌走勢圖。

這段話意在表明( )。

a.國際奧委會委員們投票決定承辦奧運會的城市

b.公關工作是申辦和承辦奧運會成功的關鍵所在

c.申辦和承辦奧運會是世界城市之間互相較量實力的體現

d.申辦和承辦奧運會是新興城市進入國際舞台的絕好契機

14.如果把地球的歷史濃縮為一個小時,至最後15分鐘時,生命方粉墨登場。在還剩下6分鐘的時候,陸地上開始閃現動物的身影,而當第58分鐘到來,一切大局已定。

這段話意在表明( )。

a.地球的歷史很長 b.地球生命的歷史很長

c.地球生命出現的時間是相當晚的 d.地球的歷史如一個小時一樣短暫

15.作為整體,中國在世界上舉足輕重;但作為個人,不少中國人還覺得自己一無所有。國家之強和個人之弱使一些人心理失衡,覺得自己活得還是像在半殖民地時代受人家欺負的受害者。正因如此,我們更需要對自己生存的狀態有理性的認識,克服狹隘的“受害者情結”。否則,崛起的中國將難以擔當與自己的國際地位相稱的責任。

這段話談論的核心意思是( )。

a.中國急需提高國民的個人地位 b.中國人需要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

c.中國人為什麼有“受害者情結” d.崛起的中國要承擔相應的國際地位

16.經過百年的衰落,南水北調工程也許是大運河的最後一次機遇,倒流的長江水再次串聯起大運河的主要部分,生氣就此顯現。一百年來大運河只是在等待一次讓它融入新的文明中的機會。大運河已經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它並不害怕改變,但是如何改變卻掌握在現代人的手中。

這段話的主旨是( )。

a.倒流的長江水再次使大運河呈現生機

b.歷史悠久的大運河已經衰落了一百年

c.大運河如何改變掌握在現代人的手中

d.南水北調工程是改變大運河命運的重要契機

17.幽默使人如沐春風,也能解除尷尬。一個懂得幽默的人,會知道如何化解眼前的障礙。我們有時無意中讓緊張代替了輕鬆,讓嚴肅代替了平易,一不小心就變成了無趣的人。

對這段話,理解不準確的是( )。

a.緊張的生活需要幽默調劑

b.許多人在生活中不擅長使用幽默

c.生活中,幽默可以化解許多難堪

d.有情趣的生活,是因為有了幽默

18.晚清時期,封閉的清政府開始設立“同文館”,聘請外國人教授英語等外語,其目的主要是在與列強簽訂不平等條約時儘可能少受矇騙。但這種最初嚴格限定在技術層面的語言修習,卻突進到科技、文化、思想乃至意識形態領域,最終引致中國“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語言的交流往往會帶來意外的收穫,這讓人們有了更多的期待。

對這段話,理解不準確的是( )。

a.天真的初衷,意外的結果 b.壞事有時也會變成好事

c.語言交流能促進社會進步 d.掌握一門外語如同打開一扇窗戶

19.每個人都有命運不公平和身處逆境的時候,這時我們應該相信:。許多事情剛開始時,絲毫看不見結果,更談不上被社會所承認。要想成功就應付諸努力,既不要煩惱,也不要焦急,踏踏實實地工作就會得到快樂。而一味盯著成功的果實,肯定忍受不了苦幹的寂寞,到頭來只會半途而廢,甚至一無所獲。

填入橫線上最恰當的是( )。

a.好事多磨 b.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c.冬天已來臨,春天還會遠嗎 d.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20.螞蟻是所有動物中最愛尋釁和好戰的物種,尤其是以肉食為主的“狩獵蟻”。“狩獵蟻”的外交政策是永無休止的侵犯、武力爭奪地盤,以及盡其所能地消滅鄰近群體。由於其數量龐大,所以打起仗來,常常爭得你死我活,場面十分壯觀。特別是在食物短缺時,與其他群體的衝突則會達到高潮。早春時節,群體開始發育的時期,“狩獵蟻”還會襲擊其他種類的螞蟻,爭鬥的結果總是以“狩獵蟻”的勝利而告終。

這段話直接支持這樣一種觀點,即( )。

a.狹路相逢勇者勝 b.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c.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d.進攻是最有效的防守

21.自然資源稀缺,產權就非常重要。因為產權明確,人們再也不會超負荷放牧。到已開發國家農牧業地區看過的人都知道,分割牧場使用的都是鐵絲網,這全是君子界線,堵不住小人。但是在一個法制的社會,這種防君子不防小人界線,是具有法律權威的。難怪有一本書說鐵絲網是19世紀人類社會十大發明之一。

下面不符合這段話所表達的意思的是( )。

a.產權的劃分要有法律來保障 b.鐵絲網只有在法制社會才起作用

c.法律能約束君子但不能約束小人 d.產權明確可以防止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

22.有時候律師的辯護很可能開脫了兇手,有損公共道德,但他們“完美”的法律服務沒錯。因為法治之法是中性的,它超越道德;而“平等對抗”的訴訟程式,須保證被告人享有他所購買的一切法律服務。即使被告人真是兇手,律師幫他勝訴獲釋,正義受挫,從法制或“程式之治”的長遠利益來看,這也還是值得的,失敗了的正義可以在本案之外。

對這段話的正確理解是( )。

a.法制與道德是相互對立的

b.在一個單一的案件中找不到正義

c.維護法製程序的意義大於一時的伸張正義

d.為了保證法製程序的實施,律師常常不得已而為之

23.改革開放以來,確實出現了富豪階層。然而,這個階層與廣大的人民民眾相比,畢竟是鳳毛麟角。中國的奢侈品消費增長點主要還是在“中產階級”身上,是他們的超前消費,支撐了奢侈品市場。而中國目前的“中產階級”,無論從收入水平、消費能力還是消費結構上看,都遠不能與已開發國家的中產階級相比。

這段話想表達的主要觀點是( )。

a.富豪不是我國消費者的主體

b.我國的“中產階級”引導著消費潮流

c.我國的“中產階級”不同於已開發國家

d.我國的“奢侈品時代”還遠沒有到來

24.逆差與順差,應當辯證地看,貿易平衡永遠是相對的、動態的。中美經貿關係是雙贏而非零和,經濟互補性注定了美對華逆差將是一個長期問題。今後,中美兩國參與全球化和產品內分工的程度會繼續加深,只要不改變現行統計方法,美對華逆差仍將持續,而中美經貿規模也仍將不斷擴大。

這段話表達的核心觀點是( )。

a.中美經濟是互補的

b.逆差還是順差要看使用的統計方法

c.美對華貿易逆差不會改變

d.美對華貿易逆差不應影響中美經貿關係

25.時代的場景變化太大了,要讓年輕一代真正記住歷史,不能停留在概念式的說教上。真正完整有效的歷史教育,是應當融匯在生活之中的。它不應當僅僅是在紀念館裡才能看到,只是在書本中才能讀到,它還應當以豐富、適當的形式滲透到我們居住的街區和生活的種種場景之中,這樣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化為整個民族的“集體記憶”。

對這段話的準確概括是( )。

a.歷史教育的重要意義 b.歷史教育的形式應當生活化

c.歷史教育隨時隨地都可以獲得 d.歷史存在於民族的集體記憶中

26.在八國峰會召開前夕,英國媒體認為這次八國會議,在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上,歐美都將爭取中國的支持。中國現在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其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全球排放總量的15%,而且這個數字仍在上升。在聯合國發起的《京都議定書》中,中國也被歸類為開發中國家,因此不受該條約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要求的約束。

對歐美要爭取中國的支持的原因,表述最準確的是( )。

a.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並逐年增加

b.中國具有較大世界影響力,但尚未加入《京都議定書》

c.中國在開發中國家中經濟最有潛力,對歐美國家經濟影響巨大

d.中國排放溫室氣體量大,但不受《京都議定書》中的條約約束

27.現代社會似乎熱衷談論“大師”,越沒有“大師”的時代越熱衷於談論“大師”,這也符合物以稀為貴的市場原則。但“大師”,尤其是人文類的“大師”,一定是通人,而不僅僅是“專家”。但人為的學科分割,根本不可能產生“大師”,只能產生各科“專家”。學術文化真正的全面繼承與發展,靠的是“大師”而不是“專家”。“專家”只是掌握專門知識之人,而“大師”才是繼往開來之人。缺乏“大師”,是學術危機的基本徵象。

這段話支持的觀點是( )。

a.沒有“大師”,社會就不可能進步

b.社會關注錯位,並不存在所謂的“大師”

c.人為的學科分割導致了社會缺乏“專家”和“大師”

d.弊家”不一定是“大師”,而“大師”必然是一個“專家”

28.今年,11名聯考“狀元”因面試成績不理想被香港大學拒之門外。這與內地高校追逐高分考生、為招收到“狀元”而津津樂道、各地大捧聯考“狀元”等現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舉引來軒然大波,媒體紛紛將矛頭指向“應試教育”。筆者認為,香港大學招生和“素質教育”並沒有太大的直接關係,他們只是按照自己的要求錄取學生,這種標準只是香港的標準,至於是否最優抑或是否適合內地情形,那就是見仁見智了。

作者支持的觀點是( )。

a.香港大學的錄取標準並不是挑選學生的最佳標準

b.香港大學有自主招生的權利,媒體不應過多批評

c.香港大學選擇學生的標準並不與內地現有情形相符

d.香港大學不錄取“狀元”的原因是他們不符合該校的錄取標準

29.人文教育從表面上看,好像只是傳授文史哲方面的知識,尤其是在現在的學科體制下,一切教育似乎都可以量化為客觀知識和能力,如英語的等級考試。實際上人文教育是通過對文史哲的學習,通過對人類千百年積累下來的精神成果的吸納和認同,使學生有獨立的人格意志,有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有健全的判斷能力和價值取向,有高尚的趣味和情操,有良好的修養和同情心,對個人、家庭、國家、天下有一種責任感,對人類的命運有一種擔待。

這段話表達的主要觀點是( )。

a.英語的等級考試是為大眾所熟悉的一種人文教育

b.人文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傳授文史哲方面的知識

c.在目前的學科體制下,人文教育可以量化為客觀知識和能力

d.人文教育的目的包括人性境界提升、人格塑造以及個人與社會價值實現

30.數字圖書館是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和其他相關技術發展的產物,有著傳統圖書館無法比擬的優勢和特徵,其服務的範圍大大超出圖書館的圍牆。凡網路所聯之地,均可使用,可實現全天候、全自動、智慧型化的服務。近年來,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和研究在國內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包括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以及各類情治單位等,相繼開展了各類不同規模的數字圖書館建設,提供形式多樣的服務。

對這話概括最準確的一項是( )。

a.數字圖書館代表了未來圖書館的發展方向

b.數字圖書館具有很多優勢,在國內發展很快

c.國內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和研究取得了很大發展

d.數字圖書館具有傳統圖書館無法比擬的優勢和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