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面試問答真題集32題(1)

1、你認為你自己有哪些優點,你認為你比較適合做哪些工作?

答:我從不認為自己有特別突出的優點,我認為自己大學5年最重要的收穫是學到了一些分析問題和看待事物的方法。我是學建築設計的,在設計上,尤其是在設計大型和功能複雜的公用建築時,經常牽涉到一些複雜問題的簡單化,經常需要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到整體的反覆驗證,以便能夠把握住問題的主要矛盾,找出合適的解決方法。我覺得這對我十分有益。另外在建築的學習中,人的因素是很重要的——建築是因為人而存在的,經常需要考慮人的感受和感覺,所以尊重人已經成為我思考問題的一個習慣。以上兩點我認為非常重要,而這兩點已經擴充到我對待生活的各個方面。總的來說,我覺得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口頭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還不錯,我覺得我能夠勝任秘書或其他崗位的工作。

2、假如領導派你和一個有矛盾的同志一起出差,你如何處理?在日常生活中,出現這樣的事情你是如何處理的?試舉例說明。

 答:在日常生活中,由於每個人的觀點和立場,看待和分析問題的方法不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假如我和一個和我有矛盾的同志一起出差,我想首先應該開誠布公,因為有矛盾,就把許多東西隱藏起來,這只會加深誤會,假如互相坦誠相見,以一種客觀,不帶個人情緒的態度看問題,你會發現你原先自認為十分得意的想法並不完全正確,你先前反對的看法和觀點可能只是一個事物的另一側面,你們原來在許多方面可以互相補充,互相完善。我個人認為在處理矛盾問題上要有一種寬容的態度,俗話說的好:宰相肚裡能撐船。心胸狹隘是化解矛盾的大敵,而一個心胸狹隘的人是絕不可能成就一番大事業的。

我在上大學時,同寢室一個同學喜歡在寢室隨地吐痰,我很不喜歡這一點,但他脾氣比較暴躁,如果我直接向他說,矛盾就會激化,對此我採取了以下方法:一是通過別的同學委婉地表達我對他隨地吐痰的反對態度;二是經常拿一些有關隨地吐痰危害自己和他人健康的書籍放在寢室的桌子上,使他能夠看到;三是我在他在寢室的時候也吐痰,但是不在寢室里吐,而是在外邊吐,暗示其應到外邊吐痰

3、假如你是一位鄉鎮黨委秘書,讓你組織一次會議,你如何進行?

答:假如我是一位鄉鎮黨委秘書,由我組織會議,我會把會議的組織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會前準備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吃透會議精神,確定會議舉行地點,明確會議開始和持續時間,通知需要參加會議的人員,準備好會議上需要分發的文字材料;第二個階段是會議舉行階段,在這個階段我主要是圍繞會議的精神,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使大家對問題充分發揮自己的意見,群策群力,充分理解會議的精神和目的,把各種局限性或錯誤的理解消滅在萌芽階段;第三個階段是會後的監督和落實,會議的召開有特定的目的,但絕不是為了開會而開會,會議過後的行動才是會議的目的。所以必須加強對會議過後是否採取措施、措施是否得力進行監督,沒有達到要求的應督促其落實。

4、問:你是新上任的副鎮長,根據鎮政府的決議給下屬安排工作,在會上同時有幾個下屬提出理由不能執行,使你很難堪你該怎么辦?”
答:正確的做法是虛心聽取民眾的不同意見,認真調查和了解各方面的情況。如所提問題確實有道理,可暫不實行,切忌強調面子,一時衝動,一棍子打死,這是正確對待民眾意見的大問題。

5、你作為領導幹部在工作中碰到上級的某一批示精神與本地實際情況不一致、發生矛盾時,你將如何處理?”
思考準備時可明確三點:一是對上級批示精神要認真學習研究,領會實質,把好政策關;
二是樹立全局觀念,部署工作,服從大局,立足於同黨中央保持一致,做到令行禁止;
三是如發現上級批示中確有不符合本地、本部門實際情況的問題,可向上級領導機關提出改進建議和實施意見。

6、“古人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在使用下屬幹部時,是否採用‘用人不疑’的觀點?”


評析這個問題,不應簡單地肯定或否定。對古人格言要作辯證分析,此句有其可用的一面,也有弊端。

(1)“用人不疑”體現了在用人上,經考查、分析、判斷之後應有的一種充分信任、大膽使用的氣魄和風格,應感化、激勵被用者,促其產生“士為知己者死”的精神狀態。但用人完全“不疑”也不可取,因為所用之人的成長是受各種因素影響、不斷發生變化的。
(2)“不疑”論會把事物看死,容易以偏概全、以優掩劣,產生放任現象,忽略使用、培養、教育、考查、監督的措施,使被用人發生變故,所以正確地用人的“疑”與“不疑”是辯證的,不應絕對化。

7、“相傳古代有個叫柳下惠的人夜宿旅店,因天驟冷,一住店女子凍得快不行了,柳將其抱入懷中,一直坐到天明,沒有非禮之舉。分析這個‘坐懷不亂’的故事對領導幹部從政的啟示。”

回答這個題,當然主要是領導幹部應該品行端正,作風正派。但除了這一點以外,對這個故事還有幾點啟示,要善於助人、敢於破俗、意志堅定、遵紀守法等,都是應該提出的,這樣才能較圓滿地回答出面試題的本意,體現一個考生對社會問題、對各種情況的豐富思想、正確見解。

8、“作為副職,在和主要領導研究問題時,你認為自己的意見正確,提出後卻不被採納,面對這種情況,你如何處理?”
你在思考時,應明確以下思路:一要處以公心,冷靜對待;二要再全面分析自己意見的正確性和可行性;三是如確認自己的意見切實可行,則可以向主要領導進一步反映陳述;四是經過反映陳述,仍得不到贊同和支持,可保留意見,若屬重大問題可向上級反映。回答時,一步一步,將自己的觀點逐層展開,使之環環相扣,從而增加答問陳述的邏輯性。

9、“為什麼有的單位能‘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而有的單位則是‘三個和尚沒水喝’。對待後一種情況,如果你去上任,該怎樣處理?”
聽題後可首先簡要思考前單位“賽過諸葛亮”的經驗,再按新形勢的要求思考後單位的解決辦法。比如:
(1)尋找根源,激發合力;(2)合理用人,各盡其能;(3)明確職責,按制獎懲;(4)定編定崗,引進競爭機制。這樣答問就與當前形勢結合得緊密,體現出新意。

10、當前對有些單位實施的‘末位淘汰制’,有不同爭議,你怎么看待這種用人措施?”
客觀的答案應該是:“末位淘汰制”是一種向競爭機制發展的過渡性措施,可以試行;但要因情況而異,不能一刀切。再說“末位淘汰制”也不完全等同於競爭機制。對於規模較大、人數較多的單位最初實行,然後實施競爭機制,未嘗不可。如果在規模小、人數少的單位實行,效果就不一定好,因為也確有些單位人數不多,幾乎所有人員都很努力,成績都不錯,甚至難分上下,如果實行就會造成人心惶惶、人際關係緊張的不利局面。

11、如果你遇到了挫折你將怎么辦?
答:事業有成一帆風順時許多人的美好想法,其實很難做到一帆風順,要接受這樣一個現實,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成功的背後會有許許多多的艱辛,痛苦甚至挫折.在人生的一段時期遇到一些挫折是很正常的.只有經驗知識和經歷的積累才能塑造出一個成功者.我覺得面對挫折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敢於面對.哪裡跌倒要從哪裡爬起來,小平同志還是三起三落呢,不要懼怕困難,要敢於向困難挑戰.
再者要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尋根究源,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在挫折中掌握教訓,為下一次奮起提供經驗.
還有在平時的工作生化中要加強學習,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不可能經歷所有的事,要在別人的經驗吸取教訓.
最後可能由於當局者迷或者知識經歷的不足,自己對於挫折並沒有特別好的處理方法,這是可以求教自己的親人朋友,群策群力渡過難關

12、你最喜歡的一本書是那本?
答:我喜歡讀書,一個人最早看的一本書可能會對個人的一生產生很大的影響,我小時候最早看的一本書是三國演義,三國演義這本書博大精深,書中描寫的一些人物我對我的成長起了許多潛移默化的作用,現在看來我還是最喜歡三國演義如果我說我喜歡關羽,可能俗了一點,但從關羽身上表現出來的誠信和忠誠一直是我很推崇的。我覺得誠心是立身之本,而對單位的忠誠是你能不能做出一番事業的前提條件。當然這個忠誠還包括對領導的忠誠.
從周瑜身上我學到對別人要寬容,不要又嫉妒心;從諸葛亮身上學到要加強自己學習等等。三國演義這本書博大精深,對我的影響也是全方位的,時間原因我不再贅述

13、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請談談你的體會?

①教育是百年大計,所謂“經濟未動,教育先行”,它關係著國家的興衰,體現著社會的文明程度,所以,全社會都應該重視教育。社會以人為本,有受教育的人才有經濟的繁榮。特別是現在,我國經濟發展迅速,更應該把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讓每個孩子都有書讀,都讀好書。

②再苦不能苦孩子,是因為父母都從艱苦的環境中走來,而現在日子好了,孩子少了,物質條件又好了,所以家長都不希望孩子再受苦受累。但在滿足孩子基本條件的過程中,也應培養他們艱苦奮鬥,自強自立的精神,不能放縱與溺愛。對孩子人格的培養應放在首位。所以,社會輿論及家長的認識要全面。

14、“誰在背後不議人,誰人背後無人議”對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①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每個人都得面對及正視它。
②每個人應首先約束自己,不在背後議論別人,特別是別人的缺點和隱私,這是不道德的,它不利於大家的相處。
③別人對自己的議論,如果無大礙的,抱以“有則改,無則勉”的態度,不用一味追究,如若涉及重大問題,應當在適應的場合予以指出。
④一個單位如果背後議論的現象嚴重,則應講明利弊,以正風氣。

15、史書里有一句話:察察不明,意思是說,不要自以為聰明,以為別人都不如自己,對此你的看法?

三人行,必有我師,別人必有長處,只要是自己不知道而別人知道的,就可以向他學習,不可自以為是,否則就沒有進步的機會了。,

16、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請結合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為官應出自公心,這樣才能處理問題明了,公正,瞭然於心。若自身又廉潔,則能在同事和下屬中確立威望,樹立威信。這是對一個幹部的要求,也是為官者成功的準則。 所以現實生活中,我們講求公開,公正,公平,要求為官者出於公心,實實在在地為百姓辦事;同時要求幹部杜絕腐敗,維護形象。出於公,才能認準方向,只有廉,才能抗拒腐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