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標準舞是怎樣引進的?

國際標準舞引進中國

 
1986年前,只有廣州(從香港個別老師學得)和上海少數人跳國標舞,但大多還是在跳三四十年代的交際舞。

1986年11月,日本業餘舞蹈競技協會會長山口繁雄先生與中國對外友協聯繫,商談舉辦中日國際標準舞友好賽事宜,中國對外友協隨即與我國舞蹈對口單位中國舞蹈家協會聯繫,以促成此文化項目的交流。中國舞協組聯部(當時具體負責此項工作的是組聯部主任劉秉琦同志)為落實此項對外舞蹈交流工作,便從1986年11月至1987年3月,開展了此項工作。

  為培訓中國舞者,山口繁雄先生和小林彌壽枝女士親自來北京授課,重點培訓了24對舞者,其中摩登舞12對,拉丁舞12對.這些舞者大都來自北京的專業院團。

 

期間日本著名的國標舞教師成瀨時博先生專程來北京,在二七劇場為舞者上大課,舞者進步很快,為中日友好賽做好了參賽舞者的準備,也為國際標準舞在中國發展奠定了基礎。

為了這一事業在中國的推廣與發展,促成中日“友好杯”比賽,山口繁雄先生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別是經濟上給予中方很大支持,如邀請成瀨時博先生來華講學,其往返旅費。食宿費,講課費,以及中國舞者參賽所穿服裝、中國舞者學習和比賽期間的餐費等,都是山口繁雄先生支付的。

山口繁雄先生和成瀨時博先生來京講課後,中國舞協聯部在劉秉琦同志的領導下,楊大林同志就擔負起組織舞者培訓的推廣工作,他先後在北京交誼舞學校。西城區文化館,並應山東省舞協,浙江省舞協的邀請,進行國標舞的教學推廣工作。

  原定1987年3月舉辦的首後中日國標舞友好賽,由於日本舞者的組織工作沒有完全落實,故改期舉行。此時有舞者建議我國先自行比賽,中國舞協報經中宣部批准,隨於1987年5月舉辦了首屆“中國杯”國際標準舞比賽。比賽地點在北京交誼舞學校,參賽舞者約200對,主要來自北京和廣州。評審員是中國舞協和在京的舞蹈界專家。

職業拉丁舞冠軍是:朱一炯/陸金茹(北京);

職業摩登舞並列冠軍是:黃纘沖/胡麗蟬(廣州)、 孫軍輝/徐小營(北京)。

國舞協組聯部和中國舞協民眾舞蹈研究會自1986年起至中國舞協國際標準舞總會成立止,舉辦了近30期國標舞培訓班,培養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舞者和教師近千人,對促進全國各地的國標舞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當時,全國只有中國舞協組聯部及中國舞協民眾舞蹈研究會舉辦了國標舞的比賽和培訓。

這個時期的工作,主要是中國舞協組聯部劉秉琦、楊大林等同志以及中國舞協民眾舞蹈研究會會長馮碧華及秘書長傅中樞同志在操辦。自此以後,國際標準舞開始在中國推廣。

1988年4月,中國舞協民眾舞蹈研究會接著在北京主辦了“牡丹音響杯”全國第二屆國際標準舞大賽。比賽地點在北京體育館,參賽舞者近3印對,分別來自20個省市。

職業摩登舞冠軍是:任榮生/趙明(北京);

職業拉丁舞冠軍是:胡大東/林徽麗(北京)。

評審員為中國舞協和在京舞蹈界專家。

賽後由中國對外友協主辦,中國舞協民眾舞蹈研究會承辦,舉行了首屆“牡丹音響杯”中日友好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