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通企業利潤的構成

 商業企業的利潤由商品銷售利潤、代購代銷收入,其他業務利潤、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支淨額和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七部分構成。利潤總額扣減所得稅後為淨利潤。 
(一)商品銷售利潤
商品銷售利潤是商業企業從經營商品的購銷業務中取得的利潤。它與代購代銷收入一起形成企業主營業務利潤,是構成商業企業利潤的主要內容。它由商品銷售收入,商品銷售成本,經營費用,商品銷售稅金及附加等因素構成。其計算公式如下:
商品銷售利潤=商品銷售收入-銷售折扣與折讓-商品銷售成本-經營費用-商品銷售稅金及附加
(二)代購代銷收入
代購代銷收入是指企業接受其他單位委託,按契約規定以收取手續費方式代購、代銷商品的手續費收入。代購代銷收入加上商品銷售利潤構成主營業務利潤。因此,它也是商業企業主營業務利潤的組成部分。
(三)其他業務利潤
其他業務利潤是指企業除商品銷售以外的其他業務收入抵減其他業務成本後的淨收入。
1.其他業務收入。它是指企業除商品銷售以外的其他銷售業務所取得的收入,例如材料物資及包裝物銷售,無形資產轉讓,廢舊物資出售等的收入。各項其他業務收入是通過“其他業務收入”賬戶核算的,這是損益類賬戶。貸方記載各項業務收入,期末將本賬戶的餘額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結轉後,本賬戶應無餘額。
2.其他業務支出。它是指企業除商品銷售以外的其他銷售業務的成本,包括材料物資及包裝物的銷售成本等,在“其他業務支出”賬戶核算。這是損益類賬戶,借方登記其他銷售業務的成本,期末將本賬戶的餘額按一定的標準分配轉賬,對外經營的部分,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結轉後一般應無餘額。如有餘額,反映尚未完工的加工業務、運輸等業務的實際成本。
其他業務利潤的計算公式如下:
其他業務利潤=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支出
商業企業的主營業務利潤與其他業務利潤之和減去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匯兌損失就構成營業利潤。
營業利潤的計算方式如下:
營業利潤=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匯總損失
(四)投資收益
投資收益是指企業對外投資(包括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所取得的收入或發生的損失。這是一種非營業性質的損益,企業轉讓、出售股票、債券,售價高於賬面淨值的差額,以及債券到期收回的利息,作為投資收益;企業轉讓、出售股票,售價低於賬面價值的差額,作為投資損失。企業以實物、無形資產對外投資,其收回的投資與投出資金的差額,作為投資損益處理,設定“投資收益”賬戶進行核算。這是損益類賬戶,貸方登記投資收益,借方登記投資損失,期末將本賬戶餘額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結轉後,本賬戶應無餘額。
(五)補貼收入
補貼收入是指企業本期應收的各項補貼。期末,本賬戶餘額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結轉後,本賬戶無餘額。
(六)營業外收支淨額
營業外收支淨額是指企業發生的各項與經營業務無直接關係的收入與支出,包括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兩部分。
1.營業外收入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固定資產盤盈;
(2)處理固定資產淨收益;
(3)罰款收入;
(4)援外費用收入;
(5)對外索賠收入;
(6)車船購置附加手續費收入;
(7)確實無法支付而應轉作營業外收入的應付款項等。
營業外收入通過“營業外收入”賬戶核算,它屬於損益類賬戶,是用來核算與企業經營業務無直接關係的各項收入的。其貸方登記收入數,月末將本賬戶餘額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結轉後本賬戶應無餘額。
2.營業外支出具體包括如下內容:
(1)固定資產盤虧;
(2)處理固定資產淨損失;
(3)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因自然災害等原因造成的非常損失;
(4)罰款支出;
(5)援外費用支出;
(6)對外理賠支出;
(7)捐贈支出。
營業外支出通過“營業外支出”賬戶進行核算,它屬於損益類賬戶,是用來核算與企業經營業務無直接關係的各項支出。借方登記各項支出數,月末將本賬戶餘額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結轉後,本賬戶應無餘額。
(七)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是指企業調整以前年度損益事項而調整的本年利潤數額。調整增加時,增加本賬戶餘額;調整減少時,減少本賬戶餘額,期末本賬戶餘額轉入“本年利潤”賬戶,本賬戶無餘額。
綜上所述,利潤總額及淨利潤的計算公式如下: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淨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