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企業大類商品費用的核算方法

為了改善經營管理,加強經濟核算,詳細考核各大類商品的經營成果,凡具備條件的商業批發企業,均應實行大類商品核算。 
根據新會計制度的規定,商業企業的各項費用都列入期間費用,實行大類商品核算的商業企業,除“商品銷售收入”、“商品銷售成本”和“庫存商品”等賬戶要按商品大類進行明細分類核算外,期間費用中的“經營費用”也應按商品大類分戶,進行明細分類核算,以便計算各大類商品的經營成果,為考核和分析大類商品的經營情況提供完備的資料。
費用按大類商品進行核算,可根據具體情況,分別採取直接認定法和比例分攤法兩種方法。
一、直接認定法
直接認定法是指在費用發生以後,根據有關費用憑證,直接確定該項費用應該由哪類商品負擔的方法。此類費用一般有運費、保管費、包裝費、商品損耗等直接費用。在核算時,應按商品大類的分類口徑,在費用明細賬有關子目下,設定三級明細賬進行核算;也可以在有關子目賬頁內設定專欄登記。費用按大類商品核算的費用明細賬。
[例]某食品批發企業發運生豬一批,支付運費285元,財會部門根據運輸部門開來的運費收據,直接認定是生豬的運費,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經營費用——運費——生豬285
貸:銀行存款285
編制記賬憑證時,在“摘要”欄註明“生豬運費”;登記明細賬時,根據記賬憑證“摘要”欄的記載,記入“運費”子目下的“生豬”欄。
二、比例分攤法
比例分攤法是指在費用發生以後,不能根據有關費用憑證直接認定應由哪類商品負擔,而需要按照某種比例,通過計算才能確定各類商品應分攤的費用額的方法。這類費用一般有保險費、經營人員的工資及其他各項間接費用等。為了減少繁重的分攤計算手續,平時無需逐筆分攤計算,可在計算經營成果時,採用一定的方法一次性進行分攤。如按本期各商品大類銷售收入(或銷售成本)占全部商品銷售收入(或銷售成本)總額的比例,乘以本期發生的不能直接認定的費用總額,即可算出各大類商品應分攤的費用。把各大類商品能直接認定的各項費用,加上按比例攤入的費用,就是大類商品的費用總額。
比例分攤的計算步驟如下:
(1)先計算各大類商品的銷售額占全部商品銷售額的百分比:
某大類商品銷售額占全部商品銷售額的百分比=某大類商品銷售額/商品銷售總額×100%
(2)再計算某類商品本期應攤的費用額。
某大類商品本期應攤的費用=本期發生的共同費用總額×某大類商品銷售額占商品銷售總額的百分比
[例]某食品公司1o月份銷售總額200萬元,其中:生豬類銷售額80萬元,蛋品類銷售額70萬元,家禽類銷售額50萬元,全月共同性費用16萬元,計算各大類商品應分攤的費用。
生豬類商品銷售比例=80萬元/200萬元×100%=40%
蛋品類商品銷售比例=70萬元/200萬元×100%=35%
家禽類商品銷售比例=50萬元/200萬元×100%=25%
生豬類商品應攤的共同費用=16萬元×40%=6.4萬元
蛋品類商品應攤的共同費用=16萬元×35%=5.6萬元
家禽類商品應攤的共同費用=16萬元×25%=4萬元
將各大類商品直接計入的各項費用,加上分配計入的各項費用,就是各大類商品的費用總額,並可據以編制大類商品經營情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