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核算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修訂後的《會計法》對會計核算的基本要求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對會計核算依據的基本要求。《會計法》第九條規定:“各單位必須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會計核算,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帳簿,編制財務會計報告。任何單位不得以虛假的經濟業務事項或者資料進行會計核算。”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核算,是會計核算的重要前提,是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帳簿,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的基礎,是保證會計資料質量的關鍵。沒有經濟業務事項,會計核算也失去了對象;以不實甚至虛擬的經濟業務事項為核算對象,會計核算就成了沒有規範,沒有約束,沒有科學可言的“魔術”手段,據此提供的會計資料不僅沒有可信度,相反會誤導使用者,侵害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二是對會計資料的基本要求。《會計法》第十三條規定:“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必須符合根據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及其他會計資料,不得提供虛假的財務會計報告。”會計資料是記錄會計核算過程和結果的重要載體,是反映單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評價經營業績、選擇合作對象、進行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規範會計資料的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比較多,主要有:《會計基礎工作規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以及財政部發布的一系列會計準則、會計核算制度等。針對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偽造、變造會計資料和提供虛假會計資料的情況,《會計法》從法律的角度,對此作出了限制性、禁止性規定。

三是對會計電算化的基本要求。《會計法》第十三條規定:“使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會計核算的,其軟體及其生成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也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這是為保證計算機生成的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和安全,以加強對會計電算化工作的規範。其有二層含義:(1)使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會計核算的單位,使用的會計軟體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2)用電子計算機生成的會計資料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要求。即用電子計算機生成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在格式、內容、以及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等方面,都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