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產貨物視同銷售在會計、稅收上處理的不同點

 會計上收入的確認注重包括經濟利益能否直接或間接流入到企業和相關的收入成本能夠有可靠的計量在內的標準,而稅收上的收入確認注重從保護稅基、公平稅負法定的角度進行確認,在處理自產貨物視同銷售時處理方式不同。 

  企業將自產產品用於在建工程、管理部門、非生產性機構、捐贈、贊助、集資、廣告、樣品、職工福利、獎勵等方面,在會計來說是一種內部結轉關係,不存在銷售行為,沒有經濟利益流入,不增加現金流量,也不會增加營業利潤。因此,會計方面不作銷售處理,只按成本轉賬,在移送時,應將該產品成本按用途轉入相應的科目,借記“在建工程”、“應付福利費”等科目,貸記“產成品”科目。 

  以上產品在稅收上要視同對外銷售計算繳納各種稅費,應繳納的增值稅、消費稅產品按照同類產品當月或近期對外銷售的價格進行計算,若無同類價格按照組成計稅價計算稅金;計算所得稅時要按照該項經濟業務應獲得的利潤計算所得額。除借記相關科目外,應分別貸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金)” “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 “應交稅金——應所得稅”等科目。 

  稅法上規定,會計處理方法與稅收規定有牴觸的,應當按照有關稅收規定計算納稅,因此,納稅人在處理視同銷售業務時不能忘記稅款的計算和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