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減免、即征即退、先征後退、先征後返的增值稅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一、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增值稅各項優惠政策的含義 1、直接免徵:直接免徵增值稅,納稅人不必繳納。如銷售殘疾人專用品;2、直接減征:按應徵稅款的一定比例徵收,目前除了對簡易徵稅的舊貨規定了減半徵收外,多是採用降低稅率或按簡易辦法徵收的方式給予優惠,還沒有按比例減征的規定;3、即征即退:指稅務機關將應徵的增值稅徵收入庫後,即時退還,比如對軟體企業的超3%稅負的部分即征即退,退稅機關為稅務機關;4、先征後退:與即征即退差不多,只是退稅的時間略有差異;5、先征後返:指稅務機關正常將增值稅徵收入庫,然後由財政機關按稅收政策規定審核並返還企業所繳入庫的增值稅,返稅機關為財政機關。如對數控工具機產品實行增值稅先征後返。二、會計處理2001年《企業會計制度》規定①、對於直接減免的增值稅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減免稅款)貸:補貼收入
②、對於企業實際收到即征即退、先征後退、先徵稅後返還的增值稅
借:銀行存款
  貸:補貼收入 個人認為會計制度規定的直接減免增值稅的會計處理有值得商榷之處,首先《企業會計制度》的這個會計處理的前提一定是企業銷售了免稅貨物之後,計提了銷項稅額,否則賬是不平的。增值稅條例規定,為生產免稅貨物而耗用的原材料的進項稅額不得抵扣,也就是要將這部分進項稅轉出計入成本。如何轉出,條例有公式。如果進項轉出了,再計提銷項稅額,那么這個銷項稅額,就是免稅產品的全部增值稅稅負,包含了生產免稅貨物以前各環節繳納的增值稅,而這些增值稅是別的企業繳納的。本企業為購進這些原材料已經支付了增值稅,國家只是免徵了本企業應交的增值稅,而並不是象出口退稅那樣,不僅免徵出口環節增值稅,還要退回以前各環節繳納的增值稅。所以將全部銷項稅記入補貼收入的做法顯然不妥。1、我認為對直接免徵增值稅的可以有兩種處理方式第一種:按會計制度規定的分錄來進行會計處理,但是這種處理的前提是,銷售免稅貨物應正常計提銷項稅額;為生產免稅貨物而耗用的購進材料的進項稅是不能做轉出處理的,並且要將全部進項稅額在應稅貨物與免稅貨物銷售收入按規定劃分;這樣才能計算出企業應交的增值稅額和免徵的增值稅額。①、銷售免稅貨物時借:銀行存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②、將進項稅額在免稅銷售額與應稅銷售額之是分配,計算出免徵的增值稅額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減免稅款)貸:補貼收入年末將補貼收入併入企業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第二種: 對於直接免徵增值稅的,銷售免稅貨物時,不必計提銷項稅額,為生產免稅貨物而購進的原材料的進項稅做轉出處理,計入成本。①、銷售免稅貨物時借:銀行存款貸:主營業務收入②、按規定計算轉出進項稅時借:主營業務成本(應分攤的進項稅額)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這樣處理之後,免稅貨物銷售收入減去相應的銷售成本即為免稅貨物的銷售毛利,自然併入了企業的利潤總額,不必單獨將免徵的增值稅計入“補貼收入”。如果企業免徵的增值稅屬於不徵收所得稅的(目前還沒見到),則可以在年度所得稅彙算時,將這部分免稅做納稅調減處理,填入納稅申報表第67行“免稅的補貼收入”,不單獨進行會計處理。如果為了單獨在賬簿上體現這部分免徵的稅額,也可以將計算出的免稅金額單獨從主營業務收入中分離出來,但是這樣處理沒有什麼意義:借:主營業務收入貸:補貼收入銷售免稅貨物的,增值稅條例規定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只能開具普通發票,買方不得計算抵扣進項稅(從農業生產者收購免稅農產品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