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獎金髮放注意稅收風險

為了合理解決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徵稅問題,體現稅收公平稅負原則,國家稅務總局於今年初下發了《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5〕9號)檔案。該檔案對企業支付給單位雇員的一次性獎金改變了原來單獨作為一個月計算徵收的辦法,改為“先將雇員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再按“確定的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計算徵稅”。比如:某企業員工年終從本單位取得一次性獎金10000元,當月工資超過800元,具體計算如下:先將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10000÷12=833.33(元),再確定稅率:按照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稅率表規定,833.33元適用稅率是10%,速算扣除數是25。因此,單位應扣繳該員工個人所得稅為:10000×10%-25=975(元),員工實際取得收入為9025元。由於企業實際支付獎金10000元,按照企業所得稅稅法規定,可以將10000元獎金列入工資總額,按計稅工資規定稅前扣除。如果作為扣繳義務人的企業沒有履行個人所得稅扣繳義務,或者企業允諾由自己承擔個人所得稅稅款,那么,員工取得的一次性獎金將是不含稅獎金收入。這樣一來,企業不但會造成所得稅方面的損失,而且還會給收付款雙方帶來稅收風險。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新近下發的《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納稅人取得不含稅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覆》(國稅函〔2005〕715號)規定:不含稅全年一次性獎金換算為含稅獎金計征個人所得稅的具體方法為:(一)按照不含稅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的商數,查找相應適用稅率a和速算扣除數a;(二)含稅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不含稅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速算扣除數a)÷(1-適用稅率a);(三)按含稅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的商數,重新查找適用稅率b和速算扣除數b;(四)應納稅額=含稅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適用稅率b-速算扣除數b。檔案還規定:根據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的現行規定,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個人獨資和合夥企業、個體工商戶為個人支付的個人所得稅款,不得在所得稅前扣除。
如上例,如果企業支付給員工一次性獎金為9025元,企業沒有扣繳個人所得稅,但企業自行承擔稅款。根據國稅函〔2005〕715號檔案規定,不含稅全年一次性獎金9025元換算為含稅獎金計征個人所得稅的具體方法為:9025÷12=752.08(元),按照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稅率表規定適用10%稅率和25元的速算扣除數;含稅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9025-25)÷(1-10%)=10000(元)。企業應納稅額仍然為:10000×10%-25=975(元)。雖然換算成含稅收入後,企業包括稅收的實際支付數額還是10000元,員工獲得的收入也還是9025元,但是稅收方面的結果卻是截然不同的。
首先,作為扣繳義務人的企業,不能在稅前列支本應由員工負擔的個人所得稅款。企業如果計稅工資沒有超過規定標準,按照33%稅率計算,企業將為每個人多繳納企業所得稅321.75元(975×33%),員工人數越多,企業所得稅損失就越大。另外,企業如果沒有及時履行扣繳義務,還要承擔處罰的風險。按照《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九條規定: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應收而不收稅款的,由稅務機關向納稅人追繳稅款,對扣繳義務人處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其次,作為收款方的企業員工,由於沒有取得繳納或扣繳稅款憑證,如果支付方沒有履行扣繳稅款義務,或少扣繳稅款,員工要補繳個人所得稅。《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九條規定,“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應收而不收稅款的,由稅務機關向納稅人追繳稅款”。由此可見,按照稅法規定,扣繳義務人沒有履行扣繳義務,不應負擔稅款,只承受罰款責任。納稅義務仍然由收款方即企業員工承擔。如果企業與員工在雙方契約中約定了個人所得稅由單位負擔,但是這個約定是與稅法規定相牴觸的,稅務部門還是可以依法向員工追繳個人所得稅。
由此分析,企業和員工都有必要進一步規範扣繳稅款工作,作為員工一方,不僅要明確獲得的是稅後所得,還要取得個人所得稅扣繳憑證,這樣才能確保實際收入為合法的稅後所得。作為企業一方,需要支付的獎金等工資薪金應該是含稅收入,並要正確履行扣繳義務,實際支付給員工的應該是稅後所得,將稅款扣繳憑證一併交給員工。這樣,就可以按規定稅前全額列支工資、薪金費用,而且免除了稅收處罰風險。